果熟
方池曲沼动林花,竹院僧闲日又斜。
西崦果园方晚熟,一双乌臼打乌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池和林间的鲜花相互映照,竹林中的寺庙显得格外宁静,夕阳斜挂在天空中。西山上的果园刚刚成熟,一只乌鸦在乌桕树上呼唤另一只乌鸦。
去完善
释义
1. 方池:指正中的池塘。这里可能是寺庙中的一处景观。
2. 曲沼:曲折的池塘。
3. 动林花:使树林间的鲜花动起来,形容风吹过,花朵摇曳生姿。
4. 竹院:竹林环绕的庭院,此处可能指的是寺庙。
5. 僧闲:指僧人们闲暇无事。
6. 西崦:山边,这里指果园的位置。
7. 乌臼:乌鸦栖息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方池曲沼动林花”,写池塘和湖泊的曲折相映,周围的树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花朵随之舞动,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句“竹院僧闲日又斜”,点出诗人的观察者身份,他在竹林环绕的寺院中度过悠闲的时光,看着夕阳渐渐落下,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西崦果园方晚熟”,描述了果园丰收的场景,果实累累,象征着劳动的收获和生活的富足。
最后一句“一双乌臼打乌鸦”,以鸟类的活动作为结尾,使整首诗的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果熟》是南宋诗人释永颐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果实成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在诗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果实累累的果树,以及硕果累累的场景,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美好。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此外,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和艺术家。
在释永颐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高官,但由于政坛斗争和家族原因,他辞去了官职,出家为僧,开始在江南地区游历。在他的游历过程中,他接触了许多民间百姓,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喜怒哀乐。这些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同时间段内,南宋社会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一方面,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都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内外矛盾的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永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热情表达,表达了对和平、安宁、幸福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