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乾元山洪水

标题包含
乾元山洪水
乾元山头洪水发,溪有长蛟潜伺察。 两岸居人莫等闲,年深物怪终腾拔。 往岁邻封遭水变,只道溪流净如练。 倏忽人烟数里间,夜半平沈皆不见。 东南地坼乾坤浮,几番赤子葬洪流。 神龟去后不复返,休看浪打石人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永颐(1840年-1901年),法号“释永颐”,俗名“李瑞清”,字“少白”,号“梅痴”,又号“清道人”,中国清朝末年著名画家、书法家。 释永颐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对诗词书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乾元山的高峰之上,洪水爆发于山间小溪,藏着一条长长的蛟龙正在暗中观察。两岸的居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久远的岁月和神秘的事物可能会使得这条蛟龙腾空而起,威胁四方。去年相邻的地方遭遇了洪水灾难,人们还以为是溪流洁净如丝带。但突然之间,山间的居民区和农田都被淹没,到了半夜,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东南方的大地上,乾坤仿佛都在浮动,多少无辜的百姓被埋葬在了洪水中。那个神话中的神龟离去后再也没有回来,就别去看那浪花拍打在石头上的情景了。
去完善
释义
1. 乾元山:位于四川省江油市乾元山南麓,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此处相传是唐代道士吕洞宾修炼之地。 2. 洪水发:洪水的爆发。 3. 长蛟:指神话中的蛟龙。 4. 伺察:观察、侦查的意思。 5. 莫等闲:不要掉以轻心,要提高警惕。 6. 年深物怪:年代久远的生物或事物可能表现出怪异的现象。 7. 腾拔:腾跃而起,这里形容怪物突然崛起。 8. 邻封:相邻的领地,这里指附近地区。 9. 水变:指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 10. 溪流净如练:形容溪流清澈得如同白色的丝带。 11. 倏忽:一瞬间,迅速的意思。 12. 人烟:原指炊烟,后来泛指人们居住的地方。 13. 平沈:沉没,淹没。 14. 东南地坼:指南方和东方的大地裂开,意为洪水泛滥。 15. 乾坤浮:天地倒置,比喻严重的洪涝灾害。 16. 赤子:人民大众,老百姓。 17. 葬洪流:被洪水吞没。 18. 神龟:古人以龟甲占卜,认为龟有神灵,能预知吉凶。这里指神灵所预言的事情。 19. 去后不复返: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这里表示对灾难的担忧。 20. 浪打石人头:洪水拍打石头人的头部,寓意灾祸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乾元山的洪水景象以及它所带来的巨大破坏。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语言来展示洪水的磅礴气势,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所表现出的恐慌与无助。 首句“乾元山头洪水发”,以简洁的文字开篇,直入主题,引导读者进入洪水肆虐的情景中。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描述山溪中的长蛟潜伏,预示着洪水的来临,暗示着这场灾难的不可避免。同时,诗人也提醒两岸居民不要掉以轻心,要提高警惕,做好应对的准备。 在描写洪水的过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洪水比拟为物怪,将其形象化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个体。这种表达方式使得洪水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往日邻封地区的洪水灾害的回顾,表达了人们对洪水的恐惧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同时,诗人还通过描述溪流看似平静,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危险,警示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要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以神龟为例,表达了洪水泛滥的严重性。虽然神龟在面临洪水时也无法幸免,但诗人希望人们能从这一现象中得到启示,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乾元山洪水》是南宋诗人释永颐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从诗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时正是国家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时期。 在南宋末年,蒙古势力逐渐崛起,对南宋形成强大的压力。这一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作为一个出家人,对此深感忧虑。他游历四方,目睹了民间的苦难,写下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 乾元山位于今四川省境内,相传为道教发源地之一。诗中提到“乾元山洪水”,可能是指当时发生在当地的自然灾害,也可能是借以象征国家面临的困境。诗人通过对洪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之情。 总的来说,《乾元山洪水》这首诗是在南宋末年这个特殊时期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灾害,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此诗反映了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