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别旧山寄伯弜
吾道贵日损,纪纲付有力。
誓舍耕凿资,生以给信食。
岁晏民物耗,霜枯鹰隼击。
寂士无丰姿,空田罄尘积。
小臧别我去,晚瓢先挂壁。
饥寒并一身,舍下无遗迹。
穷达不异趣,死生共短息。
硕友谅难舍,他山终易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的道理贵在每天减少欲望,遵守纲常交给有能力的人。
立下誓言舍弃农耕生活的资本,靠劳动生存,以实现信仰的饮食需求。
年底时民众和物资消耗殆尽,霜冻使鹰鹫无法捕食。
寂寞之士没有丰富的容貌,空旷的田地充满了尘土。
我的一位好友告别我离去,晚上酒瓢挂起在墙壁上。
饥饿和寒冷与我同在,房子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留下痕迹。
无论贫穷还是腾达,我们的兴趣都没有变化;生死与共,短暂的时光中一起度过。
好朋友之间相互理解难以割舍,但易地而居终究容易适应。
去完善
释义
吾道贵日损:此处"日损"指的是每天不断地减少个人的欲望和私心杂念。整句话是表达作者认为自己的处世之道在于每天减少欲望与杂念。
纪纲付有力:此处的"纪纲"可以理解为秩序或者规则,"付有力"表示交给有能力的人管理。整句话是说把秩序和规则的管理交给有力量的人。
誓舍耕凿资:誓言舍弃耕种凿井的生活资源。
生以给信食:靠勤奋工作供给生活所需的食物。
岁晏民物耗:岁晏指年末的时候;民物耗是指人民生活的消耗。
霜枯鹰隼击:秋天来临,霜冻使鹰隼无法觅食。
寂士无丰姿:贫瘠的土地上没有丰收的景象。
空田罄尘积:废弃的田地充满了尘土和废弃物。
小臧别我去:小臧,人名,指我的一个朋友。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朋友要离开我了。
晚瓢先挂壁:晚瓢,古代的隐士习惯用葫芦做成的瓢作为盛水的容器。这句诗的意思是,我那位即将离开的朋友已经把他的瓢挂在墙上,意味着他已经做好了离去的准备。
饥寒并一身:指贫穷困苦的生活状况。
舍下无遗迹:在这里居住时没有什么痕迹留下。
穷达不异趣:无论贫困还是显达,追求的道路都是一样的。
死生共短息:生死之间的短暂时光。
硕友谅难舍:亲密的朋友实在难以割舍。
他山终易适:在其他的地方最终容易适应。
去完善
赏析
《将别旧山寄伯弜》是南宋诗人释永颐的一首告别诗。全诗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前的感慨和与友人别离的惆怅。诗人以“吾道贵日损,纪纲付有力”开篇,强调了自己对于道义的坚守和对家乡的寄托。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冬天的景象以及诗人与友人告别的场景。“寂士无丰姿,空田罄尘积”表现出诗人对故乡荒芜的哀叹。同时,诗人以“小臧别我去,晚瓢先挂壁”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失落感。接下来,诗人写到“饥寒并一身,舍下无遗迹”,流露出自己的困境以及对未来的担忧。最后,诗人通过“穷达不异趣,死生共短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并表示无论未来境遇如何,都不会改变初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复杂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将别旧山寄伯弜》,是宋代诗人释永颐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的“伯弜”指的是北宋时期著名学者王十朋,他和释永颐关系深厚,两人曾在诗画方面互相切磋琢磨。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此诗诞生于宋朝的晚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北宋被金朝攻陷后,南宋政权成立,但内忧外患并未就此平息。
其次,关于作者释永颐在创作这首诗时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释永颐生活在一个文学风气浓厚的家庭,他的父亲就是一位著名的文人。在这个时期,佛教在社会上的地位有所上升,因此释永颐选择了出家为僧。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士大夫,其中就包括王十朋。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战乱的爆发,释永颐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流亡生涯。在这段时间里,他与王十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