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令自江夏归郜溪
芳草萋迷征骑归,且依张负入书帷。
家园懒记闲花草,蔬豆重甘旧藿葵。
崔颢能吟有陈迹,祢衡作赋想当时。
才能往往为身累,好读渊明饮酒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芳草摇曳,骑马归乡,暂且在张家度过读书时光。
忘却家园里悠闲的花草,重新品味美食豆苗和藿葵。
崔颢的诗句中留下了岁月的痕迹,遥想祢衡当初创作时的情景。
才华常常成为生活的负担,喜欢阅读陶渊明关于饮酒的诗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周令:指的是周文王,是古代的一位贤君。
2. 江夏: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一带。
3. 郜溪: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一带。
4. 芳草萋迷:形容春天里草木繁茂的景象。
5. 张负:人名,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以博学多才著称。
6. 书帷:书房的意思。
7. 家园懒记闲花草:指诗人因为长期离家在外,对家园的花草已经不再熟悉。
8. 蔬豆重甘旧藿葵:形容诗人对家乡食物的怀念之情。
9. 崔颢:唐朝著名的诗人,擅长写咏史诗。
10. 陈迹:过去的事迹或遗迹。
11. 祢衡: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擅长写赋。
12. 才能往往为身累:意指有才干的人常常因才华而招致祸患。
13. 渊明: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14. 饮酒诗:陶渊明的诗歌中有很多描绘自己饮酒生活场景的作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江夏回到故乡郜溪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以“芳草萋迷”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以“征骑归”表达了自己历经跋涉终于回到家乡的心情。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在家乡的读书生活,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然后,诗人通过对家园中花草、蔬菜等事物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诗人提到了崔颢和祢衡这两位历史上的文人,通过他们的故事,诗人感慨时光荏苒,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最后,诗人以陶渊明的饮酒诗为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即才华往往会成为人们的负担,而陶渊明的饮酒诗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回归自我内心的方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周令自江夏归郜溪》是南宋诗人释永颐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理宗宝祐年间(1253-1258年)。在创作此诗时,释永颐正在江南地区云游四方,他凭吊古战场、名胜古迹,结识了许多文人士大夫,通过诗歌表达了他的个人感受和家国情怀。
在南宋中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蒙古大军已经对中原地区展开猛烈进攻。当时宋朝的统治者无法抵抗蒙古的铁蹄,疆土日削,民生疾苦。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释永颐作为一个爱国诗人,用诗歌抒发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
《周令自江夏归郜溪》这首诗描绘了周令从战乱中的江夏回到故乡郜溪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沦丧、国土沦亡的痛惜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周令的形象,揭示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悲惨命运,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