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后谷春晚

标题包含
后谷春晚
烟冷云深燕不归,径多松叶少花枝。 春风过尽无行客,白昼山獐饮石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永颐(1840年-1901年),法号“释永颐”,俗名“李瑞清”,字“少白”,号“梅痴”,又号“清道人”,中国清朝末年著名画家、书法家。 释永颐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对诗词书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烟雾弥漫、云朵深沉,燕子都没有归巢;小路两侧松树繁多,花枝却寥寥无几。春天的风拂过,却没有游客经过;大白天里,山间的獐子在山泉旁饮水。
去完善
释义
《后谷春晚》:本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诗人通过表达季节的变化来表达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1. 烟冷云深燕不归:这句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象,"烟冷云深"是写春天的云雾缭绕的景象,"燕不归"则是指春天来了,但燕子还没有回来,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细腻观察。 2. 径多松叶少花枝:这句诗句写的是小路上的松树叶子很多,而花朵却很少,这是写春天的景象,同时也是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3. 春风过尽无行客:这句诗句的意思是,尽管春天已经过去了,但是还没有人来欣赏这些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消逝的惋惜之情。 4. 白昼山獐饮石池:这句诗句写的是在白天,山中的獐子在石池边饮水,这是对山中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谷的景象。诗人首先通过“烟冷云深燕不归”描绘出烟雾笼罩、云雾弥漫的山谷环境,使得春天的气息显得尤为浓厚。紧接着的“径多松叶少花枝”则表现了山间小径旁的松树叶子繁多而花朵稀少的场景,表现出春天的寂静和恬淡。诗人又以“春风过尽无行客”展现了春天里无人问津的寂静山谷,流露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心境。最后一句的“白昼山獐饮石池”,描写了白天山獐在石池边饮水的生动景象,与前面的孤独寂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整体来看,诗人以诗言志,借景抒情,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身处偏远山谷的宁静与孤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谷春晚》是宋代诗人释永颐的一首描绘暮春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末年,即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北宋与南宋的交替时期。 释永颐是一位出家人,他的生活充满了宗教色彩。在创作这首诗时,他正身处后谷这个幽静的地方,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这里的春天似乎比别处来得更晚一些,因此他称之为“春晚”。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例如,金兵南侵,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南宋建立。此外,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挑战。这些事件都影响了释永颐的生活和他的创作风格。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虽然生活在动乱的年代,但他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也是他在《后谷春晚》中所传达出的信息:即使生活充满艰辛,我们仍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