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隐付柔上人
遥忆荒阶藓生好,木兰露重滴归情。
秋山松桂毕森爽,夜馆星河几晦明。
溪色乍凉双鹭下,雨声缠绝一蝉鸣。
经房旧掩青枫老,此夜无人月影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遥想当年苍苔覆台阶的美好景象,木兰花上露水滴答倾诉着归家的情感。
秋天里山上松树和桂树遮天蔽日凉爽宜人,夜晚的庙宇中星空闪烁忽明忽暗。
溪流倒映的颜色突然变得凉爽宜人,两只白鹭翩翩而下;雨声停歇时,一只蝉在树枝上独自鸣叫。
庙中的僧房曾是掩映在青枫之下,今夜无人,月色分外清澈明亮。
去完善
释义
1. 忆旧隐:回忆过去隐居生活的地方。
2. 付柔上人:这里的“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这里指代一位名叫付柔的僧人。
3. 遥忆荒阶藓生好:荒阶,荒废的台阶;藓生,苔藓生长。这句是说回忆起昔日荒凉的台阶上长满苔藓的美景。
4. 木兰露重滴归情:木兰,一种植物,这里指代露水;归情,回归自然的情怀。这句描绘了清晨的露珠凝结在木兰叶子上,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5. 秋山松桂毕森爽:秋山,秋天的山林;松桂,松树和桂树;毕,完全;森爽,繁茂且凉爽的景象。这句描述了秋天山林中的松树和桂树长势茂盛,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6. 夜馆星河几晦明:夜馆,夜晚的居所;星河,星空银河;晦明,指天色或明或暗。这句形容夜晚的居所周围,星空闪烁,时明时暗。
7. 溪色乍凉双鹭下:溪色,溪水颜色;乍凉,突然变冷;双鹭,一对白鹭。这句描绘了溪水颜色变得清凉,一对白鹭降落在水边的情景。
8. 雨声缠绝一蝉鸣:雨声,下雨的声音;缠绝,连绵不绝;一蝉鸣,一只蝉鸣叫。这句形象地传达了细雨连绵不绝,一只蝉在其中鸣叫的景象。
9. 经房旧掩青枫老:经房,寺院里的讲堂或僧房;旧掩,昔日的遮蔽;青枫,青翠的枫树;老,古老。这句写到了诗人在记忆中曾经遮蔽的青翠枫树如今已经古老。
10. 此夜无人月影清:此夜,今夜;无人,没有别人;月影清,月光清澈。这句传达出在这宁静的夜晚,只有诗人独自一人欣赏着清澈的月光。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遥忆”开篇,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秋天静谧的景色:湿润的苔藓、滴落的露水、茂密的松桂树、闪烁的星空。这些景象在诗人的记忆中交织,形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溪色乍凉双鹭下,雨声缠绝一蝉鸣”这两句诗,诗人以“双鹭”和“一蝉”为象征,表达了孤独的心境。双鹭和蝉都是孤独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独立生存,映射出诗人在现实中内心的无助与寂寞。
结尾两句“经房旧掩青枫老,此夜无人月影清”,诗人回顾了过去的生活空间——经房,如今已经破旧不堪,而那青枫也已经老去。此时此刻,夜色中月亮洒下清晰的影子,却没有人与之共享。这种对比,更突显了诗人心中深深的孤寂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旧隐付柔上人》是晚唐诗人释永颐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晚唐时期,即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唐朝正处于衰落阶段,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然而,释永颐作为一名僧人,他的一生都在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永颐已经远离了尘世的纷扰,隐居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他对过去繁华世界的回忆仍然难以忘怀。在这首诗中,他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自己过去的经历,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的社会现实。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释永颐作为一位僧人,他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坚守信仰,追求心灵的解脱。这种精神正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的深刻启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