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寺
老来好古尚关心,寺里荒题几度寻。
山鹊报晴窥画阁,水鸡嫌雨上高林。
麦残余冷收春候,楝落轻风滞晚阴。
无限幽怀难具写,一凭阑罢一闲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年时偏爱古典文化,仍然关注着世事变迁。曾经多次在寺庙寻找古代的遗迹。
山中喜鹊预告晴天,窥视着楼阁间的美景;水边的鸟群害怕下雨,飞上高高的树林。
麦地残留着微弱的寒冷,迎来春天的气息;楝树飘落轻盈的花瓣,拖延着傍晚的阴凉。
满怀的深沉情感难以用语言表达,只好靠在栏杆上一阵闲暇的沉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岩寺:寺庙名称,位于中国某地,具体地点不详。
2. 老来:年纪大的时候。
3. 好古:喜好古代的事物。
4. 尚关心:还关注。
5. 荒题:指废弃的碑刻、题字等。
6. 山鹊:一种鸟类,喜居于山林之间。
7. 报晴:预告天气晴朗。
8. 窥画阁:指山鹊从窗外观察室内的情景。
9. 水鸡:即“水鸭子”,栖息在水边的鸭子。
10. 嫌雨:不喜欢下雨。
11. 高林:高大的树林。
12. 麦残:指麦穗收割后剩余的麦秆。
13. 余冷:残留的寒气。
14. 春候:春天的气象。
15. 楝落:指楝树的花谢。
16. 轻风:微风。
17. 晚阴:傍晚时分的阴影。
18. 无限幽怀:指无尽的思绪和情感。
19. 难具写:难以完全表达。
20. 一凭阑:指一次靠在栏杆上。
21. 一闲吟:指一次悠闲地吟咏诗句。
去完善
赏析
《云岩寺》是一首描绘云岩寺风光和诗人感怀的诗歌。首联“老来好古尚关心,寺里荒题几度寻”表现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对古迹充满热情,多次寻访云岩寺的心情。
颔联“山鹊报晴窥画阁,水鸡嫌雨上高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山鹊在晴朗天气中窥探画阁的美景,而水鸡则在雨天避入高林的生动画面。这一联以生动的动物形象展现出了云岩寺四季不同景致的迷人之处。
颈联“麦残余冷收春候,楝落轻风滞晚阴”通过描述麦子和楝树的成熟和凋落,展示了春去夏来、时光流转的自然规律,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轮回的感悟。
尾联“无限幽怀难具写,一凭阑罢一闲吟”则表达了诗人虽然面对美景有着无尽的感慨,但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的心情。这种无法言说的情绪使得诗人只能通过倚栏远望和闲暇时的低吟浅唱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整首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岩寺》是唐代诗人释永颐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繁荣和稳定的时期,即“贞观之治”后的一百多年里,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永颐本人已出家为僧,他在云岩寺修行,过着清苦而恬静的生活。他的心境与自然和谐,故而将这种平和的心境投射到了诗歌之中。他通过对云岩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影响民众生活的重要宗教之一。许多知识分子纷纷投身于佛教事业,其中包括著名的诗人王维、杜甫等。这些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敬仰,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氛围。
综上,《云岩寺》的创作背景是在一个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诗人释永颐以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佛教的虔诚之心,创作出这首富有哲理和禅意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