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中晚兴

标题包含
山中晚兴
松间石上听流泉,看尽云归宿鸟还。 夕殿焚香春院闭,暮钟沈响月阶闲。 非干独往轻遗世,自合离群静掩关。 林境翠深烟树合,正堪高卧纵疎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永颐(1840年-1901年),法号“释永颐”,俗名“李瑞清”,字“少白”,号“梅痴”,又号“清道人”,中国清朝末年著名画家、书法家。 释永颐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对诗词书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松林间的石头上聆听潺潺泉水声,欣赏着云朵流动、鸟儿归巢的美景。夕阳西下,宫殿里燃起香气,春天的庭院渐渐关闭;夜幕降临,钟声沉沉响起,月色洒满台阶。这并不是因为我想独自离去而轻易抛弃世界,只是应该离开人群,静静地闭门读书。森林中的景色翠绿深邃,烟雾缭绕的树木融合在一起,这正是适合我在这里尽情享受自然、随意挥霍时间的美好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松间:松树丛间。 2. 石上:石头上。 3. 流泉:流动的水。 4. 看尽:看到最后。 5. 云宿:停宿的云彩。 6. 还:回来。 7. 夕殿:夕阳照耀下的宫殿。 8. 焚香:点燃香炉里的香。 9. 春院:春天的院子。 10. 闭:关闭。 11. 暮钟:傍晚的钟声。 12. 沈响:深沉的声响。 13. 月阶:月光映照的台阶。 14. 闲:悠闲。 15. 非干:不是由于。 16. 独往:独自前往。 17. 轻遗世:轻易地舍弃尘世。 18. 自合:自然应该。 19. 离群:离开人群。 20. 静掩关:安静地关闭门扉。 21. 林境:树林的环境。 22. 翠深:绿色浓密。 23. 烟树合:烟雾笼罩的树木。 24. 正堪:正好适合。 25. 高卧:高枕而卧。 26. 纵:放纵。 27. 疎顽:疏狂愚顽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间景致,作者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营造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氛围。首联通过“松间石上听流泉”和“看尽云归宿鸟还”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山林间的静谧与宁静。这里不仅有潺潺的流水声,还有归巢的鸟儿,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颔联则通过对“夕殿焚香春院闭”和“暮钟沈响月阶闲”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山中夜景的清幽。诗人以夕阳、晚钟和月光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诗人内心那种超脱世俗的情感也得以释放。 颈联“非干独往轻遗世,自合离群静掩关”,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并不排斥与世人交往,但在内心深处更向往的是宁静的山林生活。这种情感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理想世界颇为相似,都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则通过对“林境翠深烟树合,正堪高卧纵疎顽”的描绘,再次强调了诗人在山林中的惬意生活。这里绿树成荫,烟雾缭绕,正是诗人理想中的隐居之地。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晚兴》是宋代诗人释永颐的一首山水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间晚景时的悠然心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伴随着战争的动荡和经济的繁荣。释永颐作为一名僧人,他的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连,以禅宗的悟道方式寻求内心的平静。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禅意的追求。 在《山中晚兴》这首诗中,释永颐通过对山林景色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他在山中晚景时的所见所思。他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