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亭憩暑
水落石涧鸣,中含太古音。
安得微妙人,写入朱弦琴。
六月天不雨,赤日云无阴。
道人憩其侧,脱巾卧青林。
好风松上来,聊复披吾襟。
朱炎拆厚地,晴岚冒高岑。
愿分一勺泉,为民作甘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溪水低落石头间,清脆声音含古老。
谁能将此妙景言,刻入琴声悠扬远。
炎炎夏日无雨时,太阳高挂无片云。
道人在旁休憩中,摘去头巾依青林。
清凉微风从松来,轻轻吹过我衣襟。
红日炙烤着大地,山峰青翠覆盖顶。
祈求泉水滋润众,化作甘霖润民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水落石涧鸣,中含太古音:描绘出流水从山涧流下的声音,这种声音犹如远古的韵味。
2. 安得微妙人,写入朱弦琴:希望有一位擅长弹琴的人,能够将这种自然之声融入到古琴音乐中。
3. 六月天不雨,赤日云无阴:描述了炎热的夏日阳光强烈,没有下雨和云彩遮阴的情况。
4. 道人憩其侧,脱巾卧青林:诗人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休息,这里绿树成荫。
5. 好风松上来,聊复披吾襟:清凉的风从松树间吹来,诗人感到舒适,于是敞开衣襟。
6. 朱炎拆厚地,晴岚冒高岑:形容阳光的炙热以及晴空中的雾气笼罩在高山上。
7. 愿分一勺泉,为民作甘霖:诗人希望自己能分享一份清澈的泉水,给百姓带来滋润。
去完善
赏析
《清音亭憩暑》徐冲渊赏析:
诗人描绘了在炎炎夏日中,一位道人在清音亭休息的场景。通过“水落石涧鸣,中含太古音”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界的美好与宁静,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而“六月天不雨,赤日云无阴”则表现出盛夏的热烈与干燥。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以道人的形象出现,他在亭子旁边休憩,脱去头巾躺在青翠的树林之中,享受着微风带来的清凉。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诗人最后祈愿能像那清风一样带给人们一份凉意,希望能像泉水一样带给人们甘甜滋润。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对民生关切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音亭憩暑》是南宋诗人徐冲渊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
徐冲渊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变迁。他的诗才横溢,却难觅知音,因而他的诗作往往饱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曾在多次科举考试中失利,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和社会风气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南宋末年,虽然朝廷对内腐败、对外软弱,但民间文化却异常繁荣。士人阶层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非常热烈,诗歌、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徐冲渊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因此,当我们解读这首《清音亭憩暑》时,不仅要关注诗句本身的美感,还要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