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岩 其二
老僧栖息乱云颠,凿石开山四十年。
投得岩成身老大,更无筋力到岩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和尚在纷乱的云朵中安身立命,凿开石头和开辟山林已度过四十年。投入时间令身躯疲惫不堪,如今已经没有力气走到山岩前面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龙岩:位于广东省高州市潭头镇,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2. 蒲宗孟:宋代文学家,广东高州人。
3. 老僧:年老的僧人,此处指在九龙岩修行的僧人。
4. 栖息:安顿休息。
5. 乱云颠: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巅。
6. 凿石开山:指在山上开凿石头修建寺庙。
7. 四十年:表示长时间的努力。
8. 投得:积累得到。
9. 岩成:指寺庙建成。
10. 筋力:体力,力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九龙岩所见的景象以及一位年迈的僧人对其的倾诉。诗人以象征性的手法,通过对僧人的刻画,展现了其一生的艰辛和毅力。
首句“老僧栖息乱云颠”形象地描绘了老僧在险峻的山巅上过着艰苦的生活。同时,“乱云颠”也表达了九龙岩环境的恶劣与险要。第二句“凿石开山四十年”则是老僧对自己劳作的叙述,四十年的辛苦劳役,充分展示了老僧执着的信仰和坚定不移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投得岩成身老大,更无筋力到岩前。”则是对老僧的进一步描绘,他专注于修筑禅院,以至于不知不觉老去,体力已无法支持他前往禅院。诗人通过这哀伤而无奈的自白,突出了老僧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其历尽沧桑的身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龙岩 其二》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蒲宗孟创作的。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85年左右,即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在这一年代,宋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诗人在这一时期人生际遇较为顺利。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并在朝廷任职。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他才华横溢,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官职晋升并不明显。这使他有时感到失落和无奈。
在北宋时期,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士人们崇尚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诗人深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他的作品往往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哲理的深刻思考。
九龙岩是一个自然景观,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诗人来到九龙岩,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赞美九龙岩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九龙岩的美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