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岩 其一
虚岩苍壁古苔斑,潇洒清深六月寒。
三伏流金无处避,暮天将去更盘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空旷的山岩和苍翠的峭壁覆盖着斑驳的古苔,显得十分潇洒而清幽;即使是六月的炎暑时分,这里依然令人感到丝丝凉意。炎炎夏日里,好像没有地方可以躲避阳光的热烈照射;而当黄昏来临,天气稍微凉快一些的时候,我更想在这里多待一会儿。
去完善
释义
1. 九龙岩: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大高坪乡,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2. 蒲宗孟:北宋著名诗人,字传正,为尚书省郎官,曾担任广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才横溢,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描绘社会风俗。
3. 虚岩苍壁:指山岩峭立的景色,虚岩意为空旷的山岩,苍壁则为青翠的山壁。
4. 古苔斑:指覆盖在山壁上斑驳的青苔。
5. 潇洒:指自然大方、不受拘束的样子。
6. 清深:清澈深邃的水源。
7. 三伏: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一般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8. 流金:形容太阳强烈,像金子流动一样炙热。
9. 暮天:傍晚的天空。
10. 盘桓:逗留徘徊,不愿离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的九龙岩景象。诗中“虚岩苍壁古苔斑”形象地展示了九龙岩的石头和苍翠斑驳的古老苔藓,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而“潇洒清深六月寒”则传达出九龙岩中的清凉之气,即使是在炎炎夏日也让人感到如沐春风。随后诗人通过“三伏流金无处避”表达了夏日炎炎的高温,对比之下更凸显了九龙岩的清凉之地的特色。最后以“暮天将去更盘桓”收尾,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流连于此景的深情厚谊。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生动刻画,展现出了九龙岩之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游历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龙岩 其一》是北宋著名文人蒲宗孟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68年,正值北宋时期,当时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文人墨客对自然的赞美和寄情山水之风盛行。
在这一年里,作为朝廷重臣的蒲宗孟正面临着政治生涯的高潮。他担任尚书右丞兼权知枢密院事,负责国家的军政大事。然而,他也深知官场的风云变幻和人心的险恶,因此在闲暇之余,他选择以山水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在北宋年间,由于科举制度的推广,士人阶层逐渐壮大,他们受到儒家学说的熏陶,崇尚文学才华和高尚情操。在这种背景下,蒲宗孟作为一个具有政治抱负和文化修养的文人,通过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