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通天岩

标题包含
通天岩
幽怀慕岭寂,结庵在中林。 绿竹君子操,清池故人心。 明月弄寒影,好风摇翠阴。 江南千里远,何处盛朋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怀清幽,向往宁静的山谷;在树林中修建茅屋。 有如青竹般坚定的品性,池塘倒映着往昔的心扉。 明亮的月光掠过寒冷的影子,和风吹动绿叶婆娑。 千里之外的那片江南水乡,哪里是我与朋友相聚之地?
去完善
释义
1. 岭:指五岭,位于江西省南部的山脉,这里借指作者在江西任职时所处的地理环境。 2. 结庵:建造房屋。 3. 中林:树林深处。 4. 绿竹:绿色的竹子,这里象征君子的品质。 5. 清池:清澈的水池,代表故人的心境。 6. 明月:指明亮的月光。 7. 寒影:寒冷的影子,形容月光的冷艳。 8. 好风:舒适的风。 9. 翠阴:绿色植物的阴影,这里指风吹动竹叶产生的阴影。 10.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是作者故乡一带。 11. 千里远:距离很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2. 盛朋簪:指朋友们欢聚一堂的场景。簪,古人用来固定发髻的头饰,这里代指朋友们的聚会。
去完善
赏析
《通天岩》是宋代诗人蒲宗孟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诗人以清幽的笔触刻画了通天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在自然中的淡泊心境以及对友情的怀念。 首联“幽怀慕岭寂,结庵在中林”,表现了诗人对山林深处的宁静与安详的向往。诗人将自己的心境投射到自然界中,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颔联“绿竹君子操,清池故人心”,通过对绿竹和清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对故人的怀念之情。绿竹象征着君子的气节,清池则寓意着故人的深情厚谊。 颈联“明月弄寒影,好风摇翠阴”,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月光下通天岩的美景。月色中,山间的阴影随风摇曳,给人一种静谧的美感。 尾联“江南千里远,何处盛朋簪”,表达了诗人在江南遥远的地方,感叹无法与友人相聚共赏美景的遗憾。诗人通过抒发对友情的渴望,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色的美好以及自身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通天岩》这首诗是由北宋诗人蒲宗孟所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蒲宗孟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阶段。他在青年时期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但在官场上却屡遭贬谪。这一时期的蒲宗孟,虽然在仕途上遇到挫折,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关注民生疾苦。他的这种精神在这首《通天岩》中得到体现。 在北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众生活困苦,政治腐败严重。面对这样的现实,蒲宗孟以诗人的敏锐洞察力,通过描绘通天岩的美景,表达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以“岩阿洞户皆天设,海眼江根是汝凿”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类智慧的敬仰;又以“应有游人如我有,莫教岚气换江山”的期许,呼唤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守护和传承。 综上所述,《通天岩》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涵盖了作者人生际遇、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展现了蒲宗孟作为一位有责任感和担当的文人墨客的形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