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花
一阳初起。
暖力未胜寒气。
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
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
粉蝶岂知芳蕊。
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
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
诗中描述了春天的景象,阳光开始逐渐温暖大地,但还未完全驱散寒冷之气。其中“一阳初起”是引用《周易》中的词语,意味着阳气开始生发。在这样一个温暖的时节,诗人欣赏着那株独特的白色花朵独自绽放,没有与其他的红色或紫色花卉一起争艳。这朵花的洁白无瑕吸引了青帝(掌管春季的神祇)的怜爱,使得它与众不同。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这朵花的清淡之美难以被粉蝶(象征美丽的事物)所理解。即使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诗人仍然会想念这朵花,就像突然失去了一样。然后,诗人提醒读者要仔细辨认树枝上的残留雪迹,因为这朵花的芬芳和美丽就在那里。
去完善
释义
1. "一阳初起":这里的一阳指的是冬至后的阳气,也就是春天的气息。
2. "暖力未胜寒气":这句话表示春天的温暖力量尚未完全战胜冬天的寒冷。
3. "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素华指白色的梅花,独秀就是独自开放,开红抽紫形容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这两句意思是梅花开得早,还未等到其他花盛开就已经独自绽放了。
4. "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青帝是中国神话中的春神,他喜欢梅花的纯洁无暇,不愿意让梅花跟其他花一样雷同。
5. "淡然难比":形容梅花的香气淡雅难以比拟。
6. "粉蝶岂知芳蕊":粉蝶比喻无知的人,芳蕊指梅花的香味,这句诗是说普通人怎么能知道梅花的美丽和芬芳呢?
7. "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意思是半夜醒来看到窗户上的月光,仿佛是突然失去什么似的,其实只是看到了月亮的影子。
8. "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这两句诗告诉读者,虽然枝头还留有残雪,但梅花已经有了自己的清香。
去完善
赏析
《望梅花》是宋朝诗人蒲宗孟创作的一首描绘梅花的诗。诗人以初春的阳气为背景,描述了梅花独立寒冷中盛开的景象。“一阳初起”象征春天的到来,但尚不足以驱散严寒,这正是梅花孤独面对的环境。
梅花成为诗人欣赏的焦点,因为它纯洁而不与世俗的红花紫花为伴,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与世无争的精神。诗人进一步表达对梅花的赞美:在万物生长的季节,只有梅花得到了青帝的偏爱,它的独特性与美丽令其他花卉黯然失色。
然而,梅花的美好无法被所有人理解。蝴蝶只知道追逐表面的繁华,而无法领略梅花的真正魅力。诗人以此表达出对那些缺乏洞察力和鉴赏能力的人的不满。
接着,诗人通过“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的描绘,传达了梅花在夜晚月光下更加迷人的意境,仿佛在月光的映照下,梅花的形象愈发显得清晰和高雅。诗人再次强调了梅花虽然低调却仍无法掩盖的光芒。
最后,诗人提醒读者要认清枝头残留的雪痕,体味其中氤氳的香气,也就是说在复杂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发现并且珍视像梅花这样美好的事物。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独到的感悟和深情的赞美,让人感受到梅花的清雅和坚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梅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蒲宗孟的一首咏梅词。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这是蒲宗孟在朝为官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历任尚书省右司郎中、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等职,政治生涯颇为顺畅。
当时,北宋朝廷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外矛盾。在内政方面,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在外交方面,西夏、契丹等邻国对北宋构成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蒲宗孟作为朝廷重臣,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治理献策献力。
《望梅花》一词,正是蒲宗孟在这一时期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词中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面对国家危机时,渴望担当重任,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