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洪州杨太博
南昌为郡好,楼阁枕江湄。
地暖春生早,山寒日下迟。
讼庭唯鹤立,吟树独僧期。
安得通官政,烟霞共一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昌郡是个美好的地方,高楼大厦与江水为伴。
地热使得春天来得早,山上寒气重日照短。
法庭之上只见白鹤站立,吟诵诗歌的树下只有僧侣相期。
希望我能参与管理政务,一起欣赏这烟霞美景。
去完善
释义
南昌:这里指的是洪州(今江西南昌市),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
阁楼:古代建筑的屋顶样式之一,常见于诗文中,用以指代建筑物。
枕江湄:意指建筑物临近江边。枕表示靠近;江湄指水边。
地暖春生早:意指洪州地区地势低平且靠近南方,因此春天来得较早。地暖即地温较高的意思。
山寒日下迟:因为地处山区,日照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感觉太阳落下的时间较晚。
讼庭:古代处理诉讼的公堂。
鹤立:比喻高洁脱俗的品质或姿态。此处形容在法院中只有一只鹤站立,表现宁静的景象。
吟树:意为在树下吟咏诗歌。
独僧期:与独鹤立对应,强调在吟咏诗文的孤独和静寂。
通官政:在此处应理解为作者渴望参与政治事务,改变现状。
烟霞:指山水风光,引申为自然的、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共一司:一起共享一份闲适与宁静。
去完善
赏析
《寄洪州杨太博》是北宋诗人陈尧佐寄赠给洪州太守杨邦乂的一首表达山水情谊的诗。诗中描绘了南昌优美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官政的期望。
首联“南昌为郡好,楼阁枕江湄”,描述了南昌作为郡城的优势和美景。"楼阁枕江湄"形象地表达了城市与江水相依相偎的景象,突出了南昌城的美丽与繁华。
颔联“地暖春生早,山寒日下迟”,分别描述了地势温暖、春天来得较早的江南地区;和地势寒冷、太阳下山较晚的山区景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地理位置的差异,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对于不同地理环境的情感反应。
颈联“讼庭唯鹤立,吟树独僧期”,描绘了宁静的公堂上,只有仙鹤悠然自得;在呤咏的树下,只有僧人共度时光的清幽场景。这些画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尾联“安得通官政,烟霞共一司”,流露出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友人共同治理地方政务的期许,以及共享山林隐逸生活的愿望。这里既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也透露出超脱世俗的生活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洪州杨太博》是北宋时期诗人陈尧佐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97年至1064年之间,也就是陈尧佐在世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陈尧佐历经了从政坛新秀到朝廷重臣的宦海沉浮,见证了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变革。
在北宋年间,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辈出,诗歌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陈尧佐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这首《寄洪州杨太博》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风貌。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尧佐可能已经远离故乡多年,担任着朝中的高官。他通过回忆与友人杨太博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
总之,《寄洪州杨太博》这首诗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文人情感以及陈尧佐本人的人生经历。它不仅展示了陈尧佐卓越的诗才,还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