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慧山翠麓亭

标题包含
题慧山翠麓亭
谛看轩轩面翠微,暂来登此已忘机。 地连佛寺楼台古,泉落山田稻蟹肥。 晓径忽穿清气入,夜船多载白云归。 世人谁识红尘外,终老功名未拂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欣赏着绿意盎然的美景,来这里放松心情。周围有古老的寺庙和楼阁,山泉流入田间,稻田里的螃蟹鲜美。清晨的小路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夜晚的船只满载着白云归来。尘世间的人们哪能理解这种超脱,就算终其一生追求名利,也难以舍弃这美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慧山翠麓亭:为诗的题目,慧山即江苏无锡的惠山;翠麓亭位于慧山的一处亭子。 2. 谛看:仔细看,“谛”有仔细的含义。 3. 轩轩:高远的样子。 4. 翠微:绿色的山野景色。 5. 忘机:指忘记世俗的烦恼与纷争。 6. 地连佛寺楼台古:意为这个地方连接着古老的寺庙和楼阁。 7. 泉落山田稻蟹肥:形容泉水流过山田,稻米丰收,螃蟹肥大。 8. 晓径:早晨的小路。 9. 清气入:清新的空气进入。 10. 夜船多载白云归:夜晚行船载着白天的云彩归来。 11. 红尘外:指远离繁华尘世的隐逸生活。 12. 拂衣:将衣服上的尘土拂去,比喻隐居山林,过与世无争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丁宝臣的《题慧山翠麓亭》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诗篇。首联描绘了翠麓亭周围的环境,翠微环绕,令人忘却尘嚣;颔联以地连佛寺和泉落山田两个画面展示了寺庙的古朴与自然景色的和谐;颈联通过清晨的小径与夜间的船只突出了山间清新的气息;尾联则以世人难以领略红尘之外的美好,抒发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慧山翠麓亭》是宋代诗人丁宝臣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歌描绘了慧山翠麓亭的美景,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歌创作于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丰富的时代。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吟诗作对,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都诞生于这个时期。 其次,我们来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丁宝臣,作为北宋的一位官员,他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在政治上他并未得到重用,这使他产生了退隐山林的念头。这首诗便是他表达这种愿望的作品之一。 最后,我们来看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北宋时期,虽然政治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突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远离政治,寻求心灵的解脱。因此,丁宝臣在这首诗中表达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当时文人普遍的一种心态。 综上所述,《题慧山翠麓亭》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但又充满矛盾的时代,作者丁宝臣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波折,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从而创作出这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