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十五日菊 其一

标题包含
次韵十五日菊 其一
秋香多日閟英华,霜脱离离抱砌斜。 趁节不随时俗眼,近冬真是岁寒花。 摛辞旧入骚人笔,载酒谁寻醉令家。 曾读南华齐物论,均无迟速可惊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香已累积多日精英之才, 瑟瑟霜降时绽放于台阶旁。 不随潮流而珍惜时节,在冬季来临前盛开如花。 收集成果写下优美的诗句, 载酒欲醉谁知醉翁之意? 曾读过《庄子·齐物论》, 无论快慢都是自然的韵律,无需惊讶或感叹。
去完善
释义
1. 秋香:指菊花所散发的香气。 2. 閟(bì):古同“闭”,关闭。这里用关门来比喻菊花自我保护的机制。 3. 英华:英才;精英。这里代指菊花。 4. 霜脱离离:形容菊花形状各异,错落有致。 5. 砌斜:指菊花沿台阶而开,形态不一。 6. 趁节:按照节令,顺应自然。 7. 不随时俗眼:指菊花的美丽不同于世俗眼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8. 近冬:接近冬季。 9. 岁寒花:指耐得住寒冷的菊花。 10. 摛(chī)辞:舒展文采。 11. 骚人:诗人。这里指的是文人墨客对菊花的赞美。 12. 醉令家:指古代著名的爱菊人士,如陶渊明等。 13. 南华:庄子著《南华经》,又称《庄子》。 14. 齐物论:庄子的哲学观念之一,主张万物平等,无分大小美丑。
去完善
赏析
《次韵十五日菊 其一》这首诗描绘了菊花在深秋初冬时节的优美风姿,展现了诗人对菊花品质的欣赏与赞美。首联“秋香多日閟英华,霜脱离离抱砌斜”,通过“秋香”和“英华”展现出菊花浓烈的香气和高雅的风致,而“霜脱离离”则暗示出菊花凌霜傲寒的品质。颔联“趁节不随时俗眼,近冬真是岁寒花”,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独立精神的高度赞赏,认为菊花不因时俗而改变自己的品质,堪称冬季的傲霜之花。颈联“摛辞旧入骚人笔,载酒谁寻醉令家”,则提醒读者,菊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佳作,而面对如此美丽的菊花,又有谁能拒绝与之共饮的呢?尾联“曾读南华齐物论,均无迟速可惊嗟”,则是对菊花生命节奏的理解与感慨,无论是花开花落,还是生命的生老病死,都有其自然的规律,无需为之惊叹惋惜。整首诗以菊花为引,传递出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到感悟和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十五日菊 其一》丁宝臣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丁宝臣所创作的。丁宝臣生活在宋神宗时期(公元1068-1085年),这是北宋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此时王安石推行变法,士人之间的政治立场分化明显,这些复杂的社会环境对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诗人生涯早期,他可能经历了官场历练,品味了世态炎凉,这也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入的认识。在这个时期,丁宝臣的诗歌作品呈现出了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关注民生的人文关怀。而《次韵十五日菊 其一》这首诗歌,正是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和独特见解,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文化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