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送别
岐路方为客,芳尊暂解颜。人随转蓬去,春伴落梅还。
白云度汾水,黄河绕晋关。离心不可问,宿昔鬓成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分岔的道路上,我们如同过客;拿起美酒,暂时缓解忧愁。人们如同飘荡的蓬草四处漂泊,春天却伴随落下的梅花重回人间。白云飘过汾水,黄河环绕着晋关。离别的心意无法诉说,曾经年轻的头发已变得花白。
去完善
释义
1. 岐路:指岔道,歧途,即离别之路。
2. 芳尊:芳香的酒樽。这里指代美酒。
3. 转蓬:比喻离散或漂泊不定的人。
4. 落梅:凋零的梅花。这里借指春天离去。
5. 汾水:源出山西省管涔山,流经山西省大部和河南省北部。
6. 晋关:古代晋国设的关卡。这里泛指北方关隘。
7. 离心:分散之心,远离之意。
8. 宿昔:往日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的《又送别》,描绘了友人离别的情景和作者心中的感慨。首联“岐路方为客,芳尊暂解颜”,写出了离别时人们在道路分歧处依依惜别,以酒为寄托,暂时舒缓离愁的心情。颔联“人随转蓬去,春伴落梅还”,借物抒情,表达了友人离去就像随风飘散的蓬草,春天的脚步却伴随着落梅回归,预示着离别的短暂和重逢的可能。颈联“白云度汾水,黄河绕晋关”,以远景描写,展现了壮丽的山水景色,反衬出离别的哀伤。尾联“离心不可问,宿昔鬓成斑”,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惆怅之情,感叹离别无法预测,时光荏苒,两鬓已斑白。整首诗将离别之情与自然景物巧妙地融为一体,情感深沉而婉约,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送别》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高宗时期,大约是公元67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李峤担任尚书右丞、天官侍郎等要职,政治地位显赫。然而,他在这一时期的宦海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因直言进谏而触怒权贵,受到贬谪。
在诗歌创作方面,李峤以擅长五言律诗和咏物诗著称,其诗风清丽婉约,富有哲理。这首《又送别》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离愁别绪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又送别》所处的时代,唐朝正处于盛世的初期,社会繁荣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人们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形成了独特的“盛唐气象”。李峤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