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霜梅
青女出骖鸾,负恃天然色。
一等淡梳粧,太真迎虢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女子驾着鸾鸟马车出行,脸上洋溢着自然的美丽。
她的妆容淡雅自然,就像是杨贵妃和虢国夫人一同迎接她一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女:即青霄玉女,道教传说中的人物,此处指霜神。
2. 骖鸾:乘坐鸾鸟,骖是驾驭马匹的意思。
3. 负恃:依靠、凭借。
4. 天然色:自然界的颜色,这里指霜后的梅花之色。
5. 淡梳粧:意指梅花淡雅的妆束。
6. 太真:唐玄宗的妃子杨玉环,号太真,此处借指美人。
7. 虢国:虢国夫人,唐代杨贵妃的三姐,此处借指美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宜霜梅》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卷:在寒冷的冬天里,一位身穿素雅服饰的女子出现在眼前,她的气质如仙子一般超凡脱俗,带着几分神秘和庄重。女子身边有一株梅花,花朵洁白无瑕,仿佛是天然的点缀,为她增添了几分淡雅之美。诗人以“青女”来形容这位女子的形象,她如同掌管霜雪的女神一样高贵、纯洁。
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梅花的独特之美:“太真迎虢国”,这里的“太真”指的是唐朝杨玉环,她的美貌举世闻名;而“虢国”则是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同样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美貌。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这两位美女来衬托梅花的美丽,强调梅花的天然丽质和朴实无华的气质。
整首诗歌将梅花的形象与美女的容颜相互映衬,既赞美了梅花的傲霜斗雪的品质,又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美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宜霜梅》是南宋诗人方蒙仲的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梅花在寒冷冬季的坚韧品质。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晚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创作这首诗时,方蒙仲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曾在朝廷担任官员,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迫离开官场,回到家乡。在这段时间里,他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世态炎凉,这也使他更加关注自然界的美好。他在观察梅花的过程中,发现了梅花的顽强精神,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态度。
在方蒙仲所处的时代,南宋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然而,尽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方蒙仲仍然保持了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他的这种精神也体现在《宜霜梅》一诗中,通过赞美梅花的品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信念和坚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