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月芙蓉

标题包含
三月芙蓉
岂论春夏及秋冬,事事皆由造化工。 谁道一生无好运,何缘三月见芙蓉。 骚人犹恐东风误,醉眼真疑芍药红。 便是重阳开未晚,且传好意取欢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玉蟾(1293年-136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9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做过和尚和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无论是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每一件事物都源于自然的鬼斧神工。谁能说一辈子没有幸运的时候呢?春天三月,恰能欣赏到芙蓉花。诗人担心春风的失误,以陶醉的眼神质疑芍药的红艳。即使到了重阳节,花开也不嫌晚,传递美好的意愿和愉悦的容颜。
去完善
释义
1. 白玉蟾:宋朝著名道士,本名葛长庚。他在此诗中表现出了对于世事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2. 春夏秋冬:泛指一年中的四季。 3. 造化工:大自然赋予的工巧,指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能力。 4. 东风:春风,春天的气息。 5. 骚人:诗人,文人墨客。 6. 芍药:一种植物,属于毛茛科,花期为初夏,白色或红色。此处代指其他春天的花朵。
去完善
赏析
《三月芙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洞察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诗人以三月芙蓉盛开的现象开篇,强调自然的造化力量,使我们认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美好的事情。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出自己对于人生运势的看法,他相信运气的好坏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把握住机会,就能够迎来人生的转折。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骚人”和“醉眼”的描述,传达出自己对美的欣赏和珍视。最后,诗人借重阳节盛开的芙蓉花,寓意着美好时光的延续,传递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三月芙蓉》是南宋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至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之间。这个时期,宋朝政治腐败,内外交困,国家正处于危机之中。 白玉蟾(1194年-1258年),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等,祖籍福建闽清,出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他自小聪颖过人,七岁能诗赋,在宋朝末年的文坛上有着较高的声誉。然而,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曾两度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来放弃了功名,开始云游四海,寻求道术。 在这段时间里,白玉蟾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对他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三月芙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以芙蓉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