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峄阳孤桐

标题包含
峄阳孤桐
大乐潜生气,徐方暗结融。 峄阳钟异物,山木得孤桐。 特干千寻耸,清阴十亩丰。 夜声通渤澥,午影到崆峒。 雨露偏垂德,阴阳曲致工。 和音来象外,懿质孕区中。 不羡樗无用,常卑桂有丛。 人期瞻舜日,自信达尧聪。 动植奚难感,神明庶可通。 铿锵虽固有,翦拂未曾蒙。 合梓才知美,弦丝乃见功。 名尝叨禹纪,材实待夔攻。 埋没如邕爨,栽培异楚宫。 山禽曾不识,丹凤每来同。 沆瀣凝朝气,沧凉泛晓曈。 发扬羞谷黍,疏散愧江枫。 誓与箫韶并,宁随历草空。 傥教承搏拊,焉敢避磨礲。 功用施清庙,声华发大东。 知音何以报,愿为奏南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华镇"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你能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比如他可能所处的时代、职业等,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更多资料。
去完善

译文
【大乐潜生气,徐方暗结融。】美妙的音乐深藏着活力,缓慢的音符在交融之中达成和谐。 【峄阳钟异物,山木得孤桐。】峄山的南边孕育了非凡的宝物,生长在山林间的梧桐树正是其中之一。 【特干千寻耸,清阴十亩丰。】这棵梧桐树的树干高达千寻,绿荫覆盖了十亩地,显得格外繁茂。 【夜声通渤澥,午影到崆峒。】夜晚时,它的声音能传到渤海和黄海;中午时,它的树影可以抵达遥远的崆峒山。 【雨露偏垂德,阴阳曲致工。】它受到特别的雨露滋养,凭借着阴阳调和的技巧达到了极致的精美。 【和音来象外,懿质孕区中。】它融合了天地间的美妙音符,散发出令人崇敬的品质,像是在大地上孕育而出的奇迹。 【不羡樗无用,常卑桂有丛。】梧桐树并不羡慕无用的樗树,反而觉得成群的桂树过于卑微。 【人期瞻舜日,自信达尧聪。】人们期待见到如同舜帝般的光辉时刻,也相信自己能达到如同尧帝般的聪慧境界。 【动植奚难感,神明庶可通。】无论是动植物还是神明,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并且与之相通。 【铿锵虽固有,翦拂未曾蒙。】虽然它的质地坚硬,却从未被修剪和抚摸过。 【合梓才知美,弦丝乃见功。】只有将它制成琴身和琴弦,才能知道它的美丽和价值所在。 【名尝叨禹纪,材实待夔攻。】它的名声曾因禹王的赞誉而盛传,但真正的技艺仍需等待有如夔那样的大师去挖掘。 【埋没如邕爨,栽培异楚宫。】它曾被埋没,就像邕州地区的竹子无法被人认识一样,但后来通过精心栽培,展现出了与楚宫里的树木不同的风采。 【山禽曾不识,丹凤每来同。】山中飞禽或许并不了解它,但凤凰却总是喜欢与它为伴。 【沆瀣凝朝气,沧凉泛晓曈。】朝露汇聚成清晨的活力,微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犹如黎明的曙光。 【发扬羞谷黍,疏散愧江枫。】它的声音展现出超凡的才华,使得平凡的谷物和枫叶都为之羞愧。 【誓与箫韶并,宁随历草空。】它立志要与箫韶这样的乐章并列,而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消逝。 【傥教承搏拊,焉敢避磨礲。】若有机会接受大师的教诲,它怎会畏惧磨练和磨砺。 【功用施清庙,声华发大东。】它的价值在于能够献上清妙的乐音,而在东方,它的名声早已远播。 【知音何以报,愿为奏南风。】作为知音的我们,该如何报答它的恩赐呢?只愿用一曲《南风》来献给它吧。
去完善
释义
1.峄阳:山东邹县之地。 2.徐方:古代地区名,大致在今江苏西北部和山东南部一带。 3.渤澥:即渤海。 4.崆峒:指华山。 5.物:此处指“神”。 6.乔梓:高大的树木。 7.砍伐:采摘果实。 8.尝:曾经。 9.邕:古诸侯国名,相当于今天山东省诸城市。 10.丹凤:凤凰的一种。 11.谷黍:谷物。 12.历草:一年生草本植物。 13.搏拊:古代打击乐器。 14.大东:东方大国,指中国。 15.南风:乐曲名。
去完善
赏析
《峄阳孤桐》是一首描绘梧桐树的古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峄阳孤桐为题,通过对梧桐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其音韵品质的描绘,表现出梧桐的高雅气质和不俗的品德。 首先,诗人在第一联和第二联中描述了峄阳孤桐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它位于徐方之地,得到大自然和环境的滋润,形成了高大挺拔的身姿和丰富的树荫。同时,它的声音传播力强,无论昼夜都能听到它的声音。 在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进一步赞美了峄阳孤桐的品质。它具有独特的音韵品质,在阴阳交替中展现出优美的旋律;它不仅不需要羡慕无用的樗树,也不需要自卑于丛生的桂树。峄阳孤桐体现了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作用。 在最后的几联中,诗人表达了希望峄阳孤桐能够被发掘和使用的心情。他相信,只要给峄阳孤桐一个机会,它一定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世人所称赞。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对峄阳孤桐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峄阳孤桐》是宋代诗人华镇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正值宋朝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华镇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任县令、知府等地方官员,后因故被贬为庶民。尽管遭遇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高脱俗的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峄阳孤桐》正是他在担任地方官时,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感慨。 在宋仁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于诗歌创作。然而,随着科举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官场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华镇通过描绘峄阳孤桐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清正廉洁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