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
满眼春光万物华,小桥杨柳近人家。
谁将上下楼台月,化作金莲一夜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眼皆是春天的美景和万物的繁荣,小河上的小桥边,杨柳树影婆娑,靠近了人们的家园。
是谁将那高楼与亭台的月光,化作了一夜盛开的金莲呢?
去完善
释义
1.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晚上。
2. "满眼春光万物华":这句是说春天的景色充满生机,万物复苏。
3. "小桥":指民间常见的拱桥。
4. "杨柳":柳树的一种。
5. "楼台":泛指多层建筑物。
6. "金莲":指花灯。古代花灯多为莲花形状,故有此称。
7. "一夜花":形容元宵节花灯灿烂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元夕》是南宋诗人释斯植所作的一首描绘元宵节景象的诗。诗的首句“满眼春光万物华”,展现了元宵节期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致,为整首诗奠定了欢快、祥和的氛围。接下来的“小桥杨柳近人家”一句,通过描绘小桥、柳树等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
在诗歌的后两句“谁将上下楼台月,化作金莲一夜花”中,作者运用想象和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人们在元宵夜欣赏满月的美景时,仿佛看到月亮化作莲花,照亮整个夜晚。这种奇特的想象既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表达了人们欢度佳节的喜悦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夕》是南宋诗人释斯植的一首描绘元宵节景象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确定。诗人在元宵佳节之际,通过描述元宵夜的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以及欢声笑语等场景,展现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
释斯植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当时,北方的金国势力强大,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注。然而,释斯植在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表达这些情感,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景象。
南宋时期,由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元宵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灯、猜灯谜、舞狮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关爱。释斯植在《元夕》中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传达了这一主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