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楞严六根·异舌知味

标题包含
楞严六根·异舌知味
憍梵钵提知此味,苦涩咸酸那裹是。 一举如能至梵天,超证如来真实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慧远(334年-416年),俗姓贾,字谦之,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人。东晋时期著名的高僧、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庐山宗师”。 释慧远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尤善老庄之学。他年轻时曾游学长安,后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憍梵钵提":即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憍陈那,为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解佛法第一”。 2. "此味":指口中的味道,如酸甜苦辣等滋味。 3. "那裹是":意指何处存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楞严六根·异舌知味》的诗是释慧远所作,旨在表达佛陀教义中关于味觉的体验和领悟。诗歌通过对憍梵钵提味觉的描述,引导人们超越世俗感官的束缚,达到如来真实的境界。 首句“憍梵钵提知此味”中的“憍梵钵提”是指古印度的仙人,他具有超凡的味觉能力,能够品尝出各种食物的微妙味道。诗人在此通过比拟的手法,将佛陀教义中对味觉的领悟具象化,突显了味觉作为修行途径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苦涩咸酸那裹是”和“一举如能至梵天”则是对憍梵钵提味觉体验的具体描绘。诗人用苦涩、咸酸等五味来形容世间众生的味觉感受,并通过“一举如能至梵天”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通过修炼味觉可以超越世俗、到达佛境的道理。 最后一句“超证如来真实钱”中的“超证”表示超越,而“如来真实钱”则指佛教中所说的如来智慧的真实境界。整首诗以此收尾,再次强调了通过修炼味觉可以超越世俗、觉悟佛性的道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楞严六根·异舌知味》是东晋高僧释慧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385年前后,此时正是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释慧远在此时撰写了《楞严六根·异舌知味》等作品,以宣扬佛教教义,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在这首诗中,释慧远通过比喻的手法,描述了一个特殊的舌头可以品尝各种味道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来阐明佛教的教义,即每个人都有佛性,只要通过修行和实践,就可以达到解脱的境界。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寄托的地方,帮助他们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找到安慰和希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