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春事忆松江,江上花无数。
一枕匆匆醉梦中,芳草臞庵路。
携手度虹梁,洗眼看渔具。
盐豆莼羹是处无,早买扁舟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事情让人想起松江,那里江边的鲜花数不胜数。在短暂的沉醉中,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地方。一同携手走过彩虹般的桥梁,一起欣赏那美丽的渔具。现在到处都找不到盐豆和莼菜羹的美味,还是早点买条小船去找寻那些美好的记忆吧。
去完善
释义
1. 松江:代指江苏省苏州市松江县。
2. 虹梁:古人用虹梁比喻虹桥,这里指连接两岸的桥。
3. 盐豆:一种用黄豆和盐水制作的食品。
4. 莼羹:一种以莼菜为主要原料的食品。
5. 是处:处处,到处都是。
6. 扁舟:小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里诗人对故乡松江的回忆和向往。诗人首先通过对春天的美好景象进行描绘,展现了松江江景的美丽以及花海一般的景色。“一枕匆匆醉梦中”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仿佛回到过去的时光,体会到年轻时的轻松与惬意。接下来,诗人以“芳草臞庵路”收尾,一方面用“芳草”象征故乡的美景,另一方面又通过“臞庵路”表达了自己远离世俗、渴望归隐的意愿。
下阙中,诗人开始设想自己与友人一同出行的场景,共同欣赏美丽的江景,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随后,诗人提到美食——“盐豆莼羹”,这种美食在诗人心中具有浓厚的家乡味道。最后,诗人用“早买扁舟去”结尾,表达了急切想要回到家乡的心情,也反映了其热爱自然、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感。整首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卜算子》是南宋诗人李处全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75年前后,即宋孝宗淳熙年间。这一时期,南宋与金国的关系相对稳定,但国内矛盾仍然尖锐。
李处全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得功名。他在当时的文人圈子中颇有名气,但与同时代的著名文人辛弃疾相比,其名声略逊一筹。李处全的词作主要以描绘江南水乡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卜算子》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首词中,李处全以“绿水东流”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的期待,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倾诉心事的知音。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氛围相符,反映了文人在社会动荡中的无奈与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