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咏

标题包含
自咏
世事多颠倒,惟仁实可依。 几多豪富贵,少不草莱归。 孺子宅犹在,令公园已非。 踌躇不能去,端恐寸心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事物常常令人感到困惑与迷茫,唯有仁爱是永恒的依靠。 富贵之人世所常有,但他们的豪宅最终也会成为一片荒草地。 孔子周游列国的居所如今还在,然而那片美丽的园林早已面目全非。 我在这个地方驻足徘徊,心中充满纠结和矛盾,因为我害怕我的内心和这些变化的世界相违背。
去完善
释义
《自咏》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蔡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的人生观,表达了他坚信道德的力量以及忠于自己内心的情感。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世事多颠倒":这句描绘了社会现象的混乱与不公。"颠倒"表示是非混淆、善恶不分。 2. "惟仁实可依":在这纷乱世界中,只有仁爱之德才能给人带来依靠。"惟"表示唯一,"仁"指仁爱之心。 3. "几多豪富贵":众多豪门权贵竞相攀比财富地位。"豪富"为对富贵阶层的一种称谓。 4. "少不草莱归":无论他们如何显赫,最终难逃化为乌有的命运。"草莱"意指衰败荒凉之地。 5. "孺子宅犹在":子孙后代能够传承仁爱的家风。"孺子"比喻幼小的孩子,"宅"指家庭氛围。 6. "令公园已非":曾经繁华的园景已不复存在。"令公"在这里代表权贵,"园"表示豪宅园林。 7. "踌躇不能去":面对这些世事变迁,诗人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踌躇"表现作者复杂的心绪。 8. "端恐寸心违":最害怕违背自己真诚而正直的内心。"端"意为真实,"寸心"表示内心深处。
去完善
赏析
《自咏》是蔡沈的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世态炎凉、沧海桑田的描绘,表达了“惟有仁德方可依靠”的人生观念。全诗用语简洁明了,情景交融,流露出深沉的哲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首联中,诗人指出世间万事皆有颠倒,唯有仁德才是真实的依靠;颔联通过对比豪富与平凡人生命运的逆转,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颈联以孺子和令公的故事暗含世代交替、历史变迁之意;尾联则表达诗人面对如此世界时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担心自己无法坚守初心。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人间疾苦的关心和对仁德的执着追求,彰显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咏》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蔡沈的一首自咏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94年,当时蔡沈正处于他的中年时期。蔡沈生活在南宋后期,这一时期国家政权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尖锐。 蔡沈是一位杰出的理学家,他受业于朱熹,是朱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也因坚持儒家正统观念而受到一些权臣的排挤。在创作《自咏》时,蔡沈可能已经经历了一些人生波折,这使他更加珍视自己的品格和学问。 《自咏》表达了蔡沈对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仍然坚定地追求真理,坚守自己的信仰。这首诗歌展现了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韧的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