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夕兴
山月松筿下,月明山景鲜。
聊为高秋酌,复此清夜弦。
晤语方获志,栖心亦弥年。
尚言兴未逸,更理逍遥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月映照下的山峦、松林和竹子,使这夜色中的山景显得格外鲜明亮丽。在这样一个秋天的夜晚,我们不妨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举杯对酌。同时,再弹奏一曲,让这宁静的夜晚更加清新脱俗。此时与我们交谈的人们,他们的志趣都得到了实现。而我们心灵也找到了寄托之地,这样的时光仿佛已经过了很久。我们还可以谈论那些还未实现的理想,并继续谱写我们的逍遥篇章。
去完善
释义
《秋山夕兴》是唐朝诗人陶翰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语注释:
1. 山月:山间的明月。
2. 松筿:松树和竹子。篠同“筱”,小竹。
3. 高秋:秋季的高爽天气,指秋天。
4. 清夜:清静的夜晚。
5. 弦:这里指的是弹奏乐器。
6. 晤语:面对面的交谈。
7. 获志:获得心意满足。
8. 栖心:寄托心灵,使心灵得到寄托。
9. 弥年:满一年;全年。
10. 兴未逸:兴趣还没有消失。
11. 逍遥篇: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去完善
赏析
《秋山夕兴》这首诗歌以月色、山景、松林为背景,营造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诗人通过对秋天月夜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山夕兴》是唐朝诗人陶翰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歌描绘了秋天的山中景色和诗人在傍晚时分的感想。创作时间是公元759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氛围紧张。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陶翰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早年担任过地方官吏,后来因触怒了权贵而被贬谪。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始终关注着国家和民众的命运。在这首诗中,他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秋天山中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感慨。
在这个特殊时期,陶翰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篇。这些诗篇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民疾苦的关注。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秋山夕兴》作为其中一首代表作,充分体现了陶翰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