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柳陌听早莺

标题包含
柳陌听早莺
忽来枝上啭,还似谷中声。 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间关难辨处,断续若频惊。 玉勒留将久,青楼梦不成。 千门候晓发,万井报春生。 徒有知音赏,慙非臯鹤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突然在树枝上鸣叫,依然像在山谷中的声音。 这声音让幽静的闺房变得宁静,却最伤离别游子的情绪。 中间的鸣叫难以辨别,断断续续好像让人常受惊吓。 马勒停留很久了,而美好的梦想却无法实现。 千家万户等待黎明出发,千万村落报告春天到来。 只有知音会欣赏这鸣叫,惭愧的是这不是鹤鸣的皋响。
去完善
释义
1. 柳陌:柳树丛生的郊野小路; 2. 忽来:突然飞来; 3. 枝上:树枝上; 4. 啭:鸟叫声; 5. 谷中:山谷中; 6. 乍:忽然; 7. 香闺:女子的卧室; 8. 偏伤:特别伤心; 9. 远客:离家在外的人; 10. 间关:形容鸟鸣声的音韵; 11. 断續: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12. 若:好像; 13. 频惊:经常引起惊慌; 14. 玉勒:马的笼头; 15. 留将:挽留; 16. 青楼:古代指豪华精致的楼房,也借指妓院; 17. 梦不成:无法入睡; 18. 千门:众多的门户; 19. 万井:众多的人口聚居区; 20. 报春生:报告春天的到来; 21. 徒有:仅有; 22. 知音:了解自己的人; 23. 赏:欣赏; 24. 慙:羞愧; 25. 臯鹤:皐地的鹤; 26. 鸣:鸣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于春天的感受。诗人通过对于早春的莺鸟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和向往。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早莺以人类的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鲜明,从而引发读者深深的共鸣。此外,诗人还通过对于音韵的巧妙把握,使得诗歌在韵律和节奏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陌听早莺》是唐代诗人陶翰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盛唐时期。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诗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陶翰作为这个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在他的生活过程中,他曾多次担任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时光,也使他对自然界的景致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这个时代,人们崇尚道教和佛教,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的恩赐。这种观念使得诗人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也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描绘。同时,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人们热爱生活,喜欢游山玩水,欣赏美丽的风景。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陶翰的创作风格,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