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竺寺
松柏乱岩口,山西微径通。
天开一峰见,宫阙生虚空。
正殿倚霞壁,千楼标石丛。
夜来猨鸟静,钟梵响云中。
岑翠映湖月,泉声乱溪风。
心超诸境外,了与悬解同。
明发唯改视,朝日长崖东。
湖色浓荡漾,海光渐曈朦。
葛仙迹尚在,许氏道犹崇。
独往古来事,幽怀期二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树和柏树生长在岩石的裂口上,从山的西侧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这里。
天空中突然出现一座山峰,宫殿和庙宇仿佛在空中拔地而起。
主殿依靠着彩霞般的花岗岩墙壁,成百上千的楼宇矗立在层层叠叠的石堆之中。
到了夜晚,猴子、鸟儿都安静下来,只有云雾中的钟声和诵经声传来。
绿色的山峦倒映在湖泊的月光中,山泉的声音伴随着溪水的风声。
我的心已经超越了这个世界的束缚,好像得到了解脱一般。
早上醒来,只是换个视角来看世界,太阳从悬崖东边升起,湖面上的颜色像浓厚的酒浆一样荡漾开来,大海的光芒渐渐变得模糊。
葛洪的足迹还在那里,许由的道家思想仍然受到尊崇。
独自前往寻找古人留下的足迹,心中的期待就像许由、巢父两位隐士那样,期待着与他们相遇,分享内心的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宿:过夜。
2. 天竺寺:即浙江省杭州市的天竺山寺院群。
3. 松柏乱岩口:松柏杂乱地生长在岩石的裂口中。
4. 微径通:形容山路狭窄而曲折。
5. 天开一峰见:天空豁然敞开,显现出一座山峰。
6. 宫阙生虚空:寺庙建筑仿佛悬浮在空中。
7. 正殿倚霞壁:正殿依傍着红霞映衬下的峭壁。
8. 千楼标石丛:众多的楼阁拔地而起,矗立在石林之中。
9. 猨鸟静:猿猴和鸟雀都安静下来。
10. 钟梵响云中:钟声和诵经声在云雾中回响。
11. 岑翠映湖月:翠绿的山峦倒映在湖面上,与月亮相映成趣。
12. 泉声乱溪风:溪水流动的声音夹杂着风声和泉水声。
13. 心超诸境外:心境超越了世俗的烦恼。
14. 了与悬解同:心灵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15. 明发唯改视:太阳升起时,视野发生了变化。
16. 湖色浓荡漾:湖水波光粼粼,色彩浓郁。
17. 海光渐曈朦:海面渐渐变得明亮起来。
18. 葛仙迹尚在:指葛洪修炼成仙的故事仍在流传。
19. 许氏道犹崇:许由的隐逸之道仍然受到人们的尊崇。
20. 独往古来事:自古以来就有独自探访名胜古迹的传统。
21. 幽怀期二公:希望能与两位友人共享这宁静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宿天竺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竺寺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诗人以松柏、乱岩、山西等自然景观为切入点,展现了天竺寺周围险峻的山川风貌。紧接着,诗人通过“天开一峰见,宫阙生虚空”两句,展现出天竺寺的壮观景象,如同天宫降临人间一般。在描写寺院时,诗人采用了正殿、霞壁、千楼等词汇,展示了天竺寺的宏伟规模。此外,诗人还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氛围以及晨间的朝霞美景,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自然美感。
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之情。他向往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希望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解脱。在这一过程中,诗人不仅寄情山水,还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天竺寺》是唐朝诗人陶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相对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陶翰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以文才见称,担任京官,但因性格刚直,不谙官场倾轧,被贬为酉阳郡司马。在任职期间,他走访了各地的寺庙、古迹,接触了不同的文化和风俗,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禅宗。天竺寺作为禅宗的重要寺庙,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参拜、交流。陶翰在此留下了《宿天竺寺》等诗篇,表达了他在游历寺庙时的感悟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