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夜静忽疑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晚宁静时忽然怀疑自己是否身处梦境,又听到寒冷的雨滴打在芭蕉叶上。
去完善
释义
1. 朱长文:字伯原,号乐圃。宋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其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
2. 句:这里指的是《句》这首诗中的句子。
3. 夜静:夜晚的宁静。
4. 忽疑:突然感到疑惑。
5. 身是梦:感觉自己仿佛身处梦境。
6. 更闻:又听到。
7. 寒雨:寒冷的雨水。
8. 滴芭蕉:指雨水落在芭蕉叶上发出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听到雨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时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怀疑,表达了他在孤独、寂寥的环境中所产生的迷茫和无奈之感。
首句“夜静忽疑身是梦”,突出了夜晚的宁静,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所产生的恍惚感。这种恍惚感源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忧虑。在这个寂静的夜晚,诗人似乎无法分辨自己究竟是身处梦境还是现实之中,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困扰的表现。
第二句“更闻寒雨滴芭蕉”,则是通过描绘具体的声音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寥。诗人听到雨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这使他更加意识到周围环境的寂静和自己的孤立无援。同时,“寒雨”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凄凉心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心理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深切感受,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诗人的情感状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长文,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歌、散文、政论等多种文体。他的这首《句》是他在仁宗时期创作的,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想。
在朱长文所处的时代,北宋正值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宋仁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提倡文治,推行科举制度,使得文人地位得到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朱长文作为一名学者和政治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国家治理献计献策。
朱长文在政治生涯中曾担任朝廷重臣,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然而,他在个人生活中却遭遇了许多挫折。在他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因为与权臣之间的冲突而辞官回乡。在这段赋闲的时间里,他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
《句》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但却表达了朱长文对人生百态的独特见解。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真谛。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朱长文在文学上的卓越才华,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