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小蚋

标题包含
小蚋
乌蚋纳如尘,终朝恼杀人。 聚来俄扰扰,挥去大频频。 不办追忙客,偏能挠静身。 衁池何限饱,笑汝自迷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们就像尘埃般的小东西,整天的让人烦恼。 聚在一起吵闹,挥手赶走了又来。 不能好好招待忙碌的客人,却偏偏能干扰清静的人。 池塘里的水已经很多了,你却还在里面游荡,真是可笑啊。
去完善
释义
《小蚋》刘子寰注释如下: 1. 乌蚋:指蚊子一类的昆虫。 2. 纳如尘:形容乌蚋非常微小。 3. 终朝:一整天。 4. 恼杀人:使人烦恼。 5. 扰扰:忙碌的样子。 6. 大频频:多次大范围地挥舞。 7. 不办追忙客:无法追逐忙碌的人。 8. 偏能挠静身:反而能够打扰安静的人。 9. 衁池:即血池,传说中蚊子的食物来源。 10. 何限饱:形容蚊子食物充足。 11. 笑汝自迷津:讽刺蚊子食物充足却无法找到满足自己的途径。
去完善
赏析
《小蚋》是一首描绘夏日蚊虫滋扰的古诗,诗人以“乌蚋”(蚊子)为题,通过对这些烦人的小生物的日常行为进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其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忙碌世界的感慨。 首先,诗的第一句“乌蚋纳如尘,终朝恼杀人”表明了诗人对蚊子的厌恶感。这里的“纳如尘”意思是蚊子就像灰尘一样渺小和无处不在,而“恼杀人”则形象地表达出它们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困扰。 接下来的诗句“聚来俄扰扰,挥去大频频”描绘了蚊子们在人们身边聚集飞舞的景象,以及人们为了驱赶它们而频繁挥手的状态。这里,“俄扰扰”形容了蚊子们聚集的混乱场景,而“大频频”则反映了人们不断挥动手臂的动作,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 紧接着的“不办追忙客,偏能挠静身”揭示了蚊子尽管无法追赶上忙碌的人们,却总能在他们想要享受片刻宁静的时候骚扰他们。这进一步表现了蚊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当下处境的不满。 最后一句“衁池何限饱,笑汝自迷津”则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告诉读者,尽管蚊子吸取了人们的血液,但却始终未能找到真正满足自己的东西。这使得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这些小生物,同时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时也应该保持一种清醒的自我认识。 总体而言,《小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夏日的烦恼以及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蚋》是南宋诗人刘子寰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看到小蚋(蚊子)飞舞时的情景,并通过对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己的期许。 创作时间方面,此诗是在南宋时期所著,当时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文人士大夫们普遍存在着忧国忧民的情绪。刘子寰作为南宋文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抱负的无法实现使他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在人生际遇方面,刘子寰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兵入侵,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之时。此时士人阶级备受歧视,他的命运坎坷,数次科举失利,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愤懑。这种情绪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中期,由于政治腐朽、军事衰弱,导致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环境下,许多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他们以诗言志,批判现实,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刘子寰的这首《小蚋》正是这一时期文人精神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