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当阳道间 其一

标题包含
当阳道间 其一
当阳楚名都,畴昔用武国。 山余磨剑石,陵有拖鎗谷。 自从春秋来,纷纷几蛮触。 霸主争盟会,盗贼逞杀戮。 城郭递锄夷,生灵尽鱼肉。 到今犹荒凉,旷野鬼昼哭。 道途烟火绝,一驿数茅屋。 盛衰相乘除,治乱有反复。 可怜江汉民,生比牛山木。 灵禽避天风,高士弃周粟。 遥望武陵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阳光灿烂的楚国故都,从前是习武的国度。 山间留下了磨剑的痕迹,陵墓附近有着掷枪的小溪。 自从春秋以来,这里上演了多少次的冲突纷争。 霸主们争夺着盟主之位,强盗和贼寇则肆意杀戮。 城市和田野被破坏,生灵涂炭。 直至今日,这片土地依然荒无人烟,连郊外的孤魂白日里都在悲鸣。 道路上空无一人,沿途只有寥寥数间小茅屋。 兴衰交替,治乱轮回。 江汉两岸的百姓,生活如同草木一般无助。 珍禽躲避着暴烈的天风,高人隐士远离了这纷扰的世界。 远远望去,那武陵源仿佛一片人间净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当阳:古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 2. 楚名都:指古代楚国的重要城市。 3. 畴昔:往昔,以前。 4. 用武国:战争频繁的国家。 5. 拖鎗谷:指的是战争中留下痕迹的地方。 6. 蛮触:指各地方的小势力。 7. 盟会:诸侯国家间的结盟会议。 8. 盗贼:指土匪、强盗等。 9. 杀戮:杀害。 10. 锄夷:摧毁敌对势力。 11. 生灵:百姓。 12. 鱼肉:比喻受到欺压和残害。 13. 旷野鬼昼哭:形容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14. 烟火:炊烟,这里指居民生活。 15. 一驿:驿站,古代的交通设施。 16. 数:几个。 17. 茅屋:简陋的民居。 18. 盛衰:繁荣与衰败。 19. 相乘除:相互更替,轮流坐庄。 20. 治乱:秩序与混乱。 21. 反复:循环,变化。 22. 江汉民:长江和汉水一带的百姓。 23. 生比牛山木:生命如同山野中的树木一样平凡。 24. 灵禽:神奇的鸟类。 25. 天风:大风。 26. 高士:德行高尚的人。 27. 周粟:西周的粮食,这里代指荣华富贵。 28. 武陵源:桃花源,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
去完善
赏析
《当阳道间 其一》刘子寰赏析: 这首诗以“当阳”为起点,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卷。开篇即点明地点——当阳,楚国之都,历史上的军事重地。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如山余磨剑石、陵有拖鎗谷等描绘,凸显了战场的残酷。 接着,诗人回顾了春秋以来的纷争与战乱,诸侯争霸,盗贼肆虐,使得百姓生灵涂炭,城郭荒芜,至今仍是一片荒凉景象。而在这广袤的旷野中,鬼魂夜泣,更增几分苍凉。 诗人在描绘这番景象时,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历史典故,如“几蛮触”(指战国时期的战争)、“霸王争盟会”(指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等,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历史感。 同时,诗人也关注到了民间的疾苦。在战乱之后,道路断绝,炊烟稀少,百姓生活困苦。对此,诗人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生灵的痛苦,正如那句“生比牛山木”所传达的悲悯之情。 然而,在这种困境中,诗人并未放弃希望。他看到了“灵禽避天风”,隐喻着人们在战乱中的自我保护;他赞赏“高士弃周粟”,代表着那些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武陵源,寓意着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关切,更有对未来的期待。在描绘战火纷飞、民生困苦的同时,诗人不忘挖掘人性中的坚韧与希望,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文人墨客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当阳道间 其一》是南宋诗人刘子寰的一首描绘旅途艰辛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9年左右,正值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刘子寰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艰辛,曾多次被贬谪,甚至一度流亡在外。然而,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以简练、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北方疆土尽失。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刘子寰在旅途中结识了许多平民百姓,了解到了他们的艰难生活,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他用自己的诗句传达了民间的疾苦,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当阳道间 其一》这首诗是在南宋战乱时期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民间疾苦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