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
钦州五月土如炊,满山杜若芳菲菲。
素英绿叶纷可喜,劲烈不避炎歊威。
采之盈掬荐蔬食,臧获失笑庖人讥。
君不见屈平夕餐赋秋菊,魂兮无南盍来归。
又不见坡公服食得枲耳,扣角自叹从前非。
伊予假禄二千石,穷比二子犹庶几。
餐花嚼蘂有真乐,一饱何必谋甘肥。
尚余升合渍生蜜,从他薏苡生珠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月的钦州泥土炙热如饭,漫山遍野的杜若花开得正盛。
白色的花瓣绿色的叶子繁茂喜人,坚韧的迎接着炎炎烈日。
采摘满满一把供作食材,尽管厨人和奴仆们嘲笑。
你看不到屈原在傍晚时分品尝着秋菊而写道,“我的灵魂啊,不要往南去”。
你又看不到苏东坡因食枲耳菜(即木耳)而感慨过去的生活并非所愿。
我在州郡任职两千石,与两位贤者相比,也显得寒酸。
品味花朵和草蕊中自有真乐趣,对于温饱的追求何须太过油腻?
还剩下些许蜂蜜腌制的花朵,就让它们变成珍珠吧。
去完善
释义
钦州: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土如炊:土壤肥沃如柴火般
杜若:草本植物,枝叶可供药用
素英:花朵白色
绿叶:指代绿叶部分
纷可喜:惹人喜爱
劲烈:刚健凌厉
炎歊:形容天气极热
藏获:古代对奴仆的称呼
庖人:厨师
屈平:屈原的字
夕餐赋秋菊:晚餐时作诗赞美菊花
魂兮无南盍来归:感叹自己的灵魂无法归附肉体
坡公:苏东坡的尊称
服食得枲耳:服食以麻梗为主的食物
扣角:敲打牛角
庶几:差不多
餐花嚼蘂:品尝花草精华
升合:容量单位,约0.25升
渍生蜜:用蜂蜜腌制
从他:任由他
薏苡生珠玑:形容人生如同种植薏米收获珍珠一般充满未知
去完善
赏析
《杜若》是南宋诗人刘子寰所著。这首诗描述了钦州五月的田野风光,杜若繁茂,绿意盎然,具有独特的韵味。作者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出对质朴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屈原和苏轼两位古代文人的故事,暗示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杜若》是南宋诗人刘子寰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80年至1205年之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金国的侵略和内部政治斗争的激烈,南宋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投身于抗金救国的事业,刘子寰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位出身贫寒的书生,刘子寰曾尝试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然而,尽管他的才学出众,却屡次科场失意,这使他倍感压抑。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更加坚定地投身于诗文创作,以此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注。
在这首《杜若》中,刘子寰以杜若这种香草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之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借诗歌传达了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歌既是对诗人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对当时南宋社会的深刻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