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灵源洞天风海涛亭
路入灵源洞壑深,侧攀岩磴度嵚崟。
凭陵万里烟尘外,虚豁一生江海心。
鸡溆风涛长荡薄,鴈湖岛屿半浮沉。
兹游不减骑鲸背,莫为天涯叹滞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进神秘深邃的灵源洞穴,我们沿着险峻的山路攀爬。
在这片辽阔无际的尘世之外,我的心如同海洋般宽阔豁达。
随着清风波涛荡漾,我们看到雁湖岛屿上的景象有些许沉浮不定。
这段旅程如同行走在水波之上,所以我们不必为天涯海角的距离而感伤停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鼓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2. 灵源洞:鼓山上的一个景点,因有泉水从山间流出而得名。
3. 洞天:道家所称的神仙洞府,这里指鼓山灵源洞一带的美景。
4. 风涛亭:位于鼓山灵源洞附近的亭子,可以欣赏到大海的风涛景色。
5. 路入灵源洞壑深:进入鼓山灵源洞的道路蜿蜒深邃。
6. 侧攀岩磴度嵚崟:沿着崎岖的山石攀爬而上。
7. 凭陵万里烟尘外:站在高处俯瞰远方,仿佛看到万里的烟尘。
8. 虚豁一生江海心:心胸像江河大海一样宽广。
9. 鸡溆风涛长荡薄:比喻海面波涛汹涌,风起浪涌。
10. 鴈湖岛屿半浮沉:描绘雁湖周围岛屿若隐若现的景象。
11. 兹游不减骑鲸背:这次游览如同骑在鲸鱼背上遨游,形容风景优美。
12. 莫为天涯叹滞淫:不要为远离家乡而感叹留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登临鼓山灵源洞天风海涛亭为题,抒发了诗人超脱尘世纷扰的胸襟和寄情山水的心绪。首联描述了诗人深入幽深的山谷,沿着崎岖的山径攀登的经历;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在远离世俗纷扰之处,心境豁然开朗的感受;颈联描绘了鸡溆的风涛浩渺以及雁湖的岛屿沉浮,展现出大自然波澜壮阔的景象;尾联以此次游历堪比骑鲸遨游之快意,鼓舞诗人抛却人生的忧虑和苦闷。整首诗将自然景观与心境融为一体,彰显出作者在山水之间寻求慰藉的心灵历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鼓山灵源洞天风海涛亭》是南宋诗人刘子寰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刘子寰本人也历经坎坷。他曾科举失利,然而并未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更加努力地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他的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得他能够在这一时期的艰苦环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将这些感受融入到他的诗作之中。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由于战乱不断,民生疾苦,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子寰通过对鼓山灵源洞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景,以及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表达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