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元夕)
半生羁旅,岁度经元夜。长是竞虚名,把良宵、等闲叶舍。去年元夜,道得□身间,依旧是,客长安,寂寞孤眠者。
今年元夜。也则非乡社。却有人□约,携手□、灯前月下。那知风雨,此事又参差,成怨恨,独凄惶,清泪潸然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半辈子四处漂泊,不觉已过元宵佳节。常常为了虚无的名声,虚度良辰美景。去年的元宵节,还在旅途中,依然是一个人孤独地留在长安,静静度过这个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已不再是故乡的社火热闹景象。却有人邀请我一起共度佳节,携手走在灯火通明的街头巷尾。然而天意弄人,风雨突然来袭,使我们的计划受阻,令人无奈心生怨怼,倍感凄凉,泪水不禁涌上心头。
去完善
释义
收到诗词的内容,现在我逐句给您提供注释:
1. 半生羁旅:形容作者在半生的漂泊生活中度过时光。
2. 羁旅:离家在外,久居他乡的境况。
3. 岁度经元夜:每一年都会度过元宵节的夜晚。
4. 元夜:即元宵节,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5. 长是竞虚名:一直在追求虚幻的名誉。
6. 等闲叶舍:将美好的夜晚轻易地舍弃。
7. 去年元夜:去年元宵节的夜晚。
8. 道得□身间:路途中想到自身的处境。
9. 依旧是,客长安:依然是在长安这个城市作为异乡人。
10. 寂寞孤眠者:孤独地入睡的人。
11. 今年元夜:今年的元宵节的夜晚。
12. 也则非乡社:还不是在自己家乡。
13. 人□约:有人来邀请自己。
14. 携手□:手牵手一起走。
15. 灯前月下:指元宵佳节张灯结彩、月光皎洁的景象。
16. 那知风雨:没想到遇到风雨天气。
17. 此事又参差:这件事又一次不顺利。
18. 成怨恨:变成了抱怨与不满。
19. 独凄惶:独自感到悲伤。
20. 清泪潸然洒: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去完善
赏析
《蓦山溪·元夕》陈东这首词,通过对元宵夜的描绘,表达出作者漂泊不定的生活和内心的情感变化。上半阙中,“半生羁旅,岁度经元夜”开篇点明主题,突出自己多年来都在漂泊中度过元宵夜。接着作者以“长是竞虚名,把良宵、等闲撇舍”感叹自己为了追求虚名而常常忽略了美好的时光。随后通过“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境遇的变化,“依旧客长安,寂寞孤眠者”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
下半阙中,“今年元夜,也则非乡社”再次强调了自己仍然远离故乡的事实,尽管有他人相约相伴,但作者的心境仍无法得到释怀。接下来的“那知风雨,此事又参差”更是揭示了生活的无常,使得原本期待的美好事情变得模糊不清。最终,“成怨恨,独凄惶,清泪潸然洒”表现了作者在元宵之夜产生的怨恨、哀愁以及悲痛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蓦山溪(元夕)》是南宋词人陈东在公元1256年元宵节所作的词。当时,陈东在临安担任国子监丞,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在这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致力于改革南宋政治经济体系,提倡“先忧后乐”的理念。
当时的南宋政权已经风雨飘摇,蒙古的侵略使得国家面临严重的危机。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权臣贾似道当政,对民生疾苦漠不关心,导致百姓生活困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东作为文人志士,深感忧虑,希望为国家出一份力。
在元夕这个中国传统节日里,陈东借描绘花灯、舞狮等元宵盛况,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自己能为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安康尽一份微薄之力,即使面对困境,也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