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风动一轩花竹,琅玕青锦薰笼。
怜才自是宋墙东。
更识琴心挑弄。
暮雨乍收寒浅,朝云又起春浓。
冰肌玉骨信俱融。
不比巫山闲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风轻拂过一间小屋,屋前繁花簇拥、翠竹成荫,琅琅书声和着悠扬的古琴声在屋内回荡。让人想起了宋朝时期的读书人,他们珍惜才华,乐于学习和探索。宛如熏笼里的青烟,散发着高雅的气质。
傍晚时分,天空中突然下起了细雨,短暂的寒冷过后,清晨的阳光再次升起,春意盎然。如此美好的景象与冰清玉洁的美丽女子相互辉映,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这绝不仅仅是一场梦,而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西江月:词牌名,也称“江月”、“晚香时候”。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2. 陈东:宋朝学者,文人,其生平事迹、著作均不详。
3. 风动一轩花竹:轩,建筑物的室内小空间;花竹,花卉与竹子。全句指风吹过屋内的小空间,使得花卉和竹子随之摇曳生姿。
4. 琅玕青锦薰笼:琅玕,玉石,这里代指玉器;青锦,青色的丝织品;薰笼,用于熏香的笼子。全句描述了以玉石为材质制成的熏香笼子的精美华丽。
5. 怜才自是宋墙东:怜才,关爱人才;宋墙东,此处借指宋朝。全句表示作者对人才的关爱之情犹如宋代的诗人墨客一般执着。
6. 更识琴心挑弄:琴心,弹琴者的心境;挑弄,撩拨弹奏。全句意为作者懂得用琴声来传达内心的情感。
7. 暮雨乍收寒浅:暮雨,傍晚时分下的雨;乍收,突然停止;寒浅,轻微的寒冷。全句描绘了傍晚时分下了一场小雨,天气顿时变得有些寒冷的景象。
8. 朝云又起春浓:朝云,清晨的云彩;春浓,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全句表明春天来临,清晨的云彩悠悠升起,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烈。
9. 冰肌玉骨信俱融:冰肌,形容肌肤如冰般光滑;玉骨,形容骨骼如玉般美丽;信,确实;俱融,都融入其中。全句赞美了女子的美丽容貌和优雅气质。
10. 不比巫山闲梦:巫山,即巫山神女峰,相传为神仙居住之地;闲梦,悠闲的美梦。全句表示此女子之美并不逊色于传说中的巫山神女,令人陶醉不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名为《西江月》,陈东所作。词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景致和深挚的情感。首先“风动一轩花竹”两句,以动景的描绘勾勒出清新脱俗的环境氛围。而“怜才自是宋墙东”则显现出词人对才人的关爱和尊敬,这也是词的主题所在。下阙的“暮雨乍收寒浅,朝云又起春浓”更显得神驰飘逸,笔致自然。特别是末句的“冰肌玉骨信俱融。不比巫山闲梦。”则暗示了尘世的美好并不能如巫山云雨那样短暂易逝,而是可以长存于人们心中。整体来说,该词风格婉约,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极富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江月》是宋代诗人陈东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14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动荡的时期,金兵入侵,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岌岌可危。
陈东作为一名文人,他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他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正直敢言而受到排挤,最后被贬谪到偏远的地区。这样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在那个时代,南宋朝廷政治腐败,权臣当道,百姓疾苦。陈东对此深感痛心,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来唤醒人们的爱国热情,呼吁改革。他的这首《西江月》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百姓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