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馆作此觅酒召李顺之饮
今日天色恶,酒壶恰已空。
何来进童子,挈榼问主翁。
主翁正对客,兀坐书堂中。
诸生功课毕,鼔瑟歌醉翁。
爱酒欲出门,杖头无青铜。
春衣典又尽,搜索计已穷。
酒兴不可遏,不免作诗呼。
进童空壶挈,将纳宅库为。
我却致䨥灰,红得酒须寻。
爱酒伴更烦,与召陇西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日天气糟糕,我的酒壶已经空了。
这时有个年轻孩子拿着盛酒的器具进来,询问我要不要喝酒。
我正和客人对坐在书房里。
学生们完成学业任务后,开始弹瑟唱歌庆祝我们的聚会。
我爱喝酒却没钱买酒,想出去借酒消愁,但身上没有钱。
春天衣服当掉后仍然没有足够的钱买酒,真是黔驴技穷。
抑制不住的酒瘾让我忍不住呼唤诗意的存在。
那个拿着空壶的孩子来了,准备把东西放入仓库。
我找遍了整个房子也没找到钱,只能看看能不能弄到些酒喝。
陪我一起喝酒的人也很烦恼,于是召唤了另一个爱喝酒的朋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尹馆:尹姓的私塾或书房。
2. 恶:恶劣。
3. 童子:年纪尚小的书童。
4. 挈榼:拿着盛酒的容器。
5. 主翁:主人,此处指作者自己。
6. 兀坐:独自静坐。
7. 诸生:学生们。
8. 功课:学习的课业。
9. 鼔瑟:弹奏瑟这种乐器。
10. 醉翁:借指嗜酒之人。
11. 杖头:手杖的顶端。
12. 青铜:古代钱币名,泛指钱财。
13. 春衣:春天的衣物。
14. 典:抵押。
15. 搜索:搜刮,这里指想方设法弄钱。
16. 遏:遏制,阻止。
17. 不免:不得不。
18. 进童空壶挈:童子提着空空如也的酒壶过来。
19. 将纳宅库为:要把这个空壶送到库房去。
20. 却:然后。
21. 致䨥灰:灰尘,表示房子久无人居住。
22. 红得酒须寻:要寻找红色的酒。
23. 爱酒伴更烦:喜欢喝酒的朋友更让人烦恼。
24. 与召陇西翁:邀请陇西的李顺之共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东在酒瘾发作时寻找酒友共饮的场景。首联“今日天色恶,酒壶恰已空”,用天气的恶劣反衬出诗人酒瘾的急切。紧接着,诗人向童子打听酒的来历,暗示他已开始寻觅酒友。诗人主人翁的身份及与李顺之的对谈,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在社交场合的独特地位。诸生的功课和鼓瑟歌唱,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然而,诗人却无法抑制自己的酒瘾,于是诗人开始写作诗歌呼唤酒友。诗人提出向童子借用酒壶,甚至准备以诗稿换取酒水,生动展现了诗人嗜酒的欲望。诗人随后决定寻找另一位酒友,反映了诗人渴望与人共享美酒的心情。这首诗将陈东形象地呈现为一个幽默、机智且热爱饮酒的人,充分展示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尹馆作此觅酒召李顺之饮》,是由南宋著名诗人陈东所创作的。诗中的“尹馆”指的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故居,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李顺之”则是指陈东的一位朋友,具体身份已无法考证。这首诗是陈东在尹馆内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酒的热爱。
陈东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外患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陈东本人也是一位关心国事、忧国忧民的文人,他曾多次上疏皇帝,批评时政,提出改革措施。然而,他的建议并未得到当权者的重视,反而使他遭受了诸多磨难。尽管如此,陈东依然坚定地关注国家命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这个特殊时期,陈东与李顺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共同探讨诗歌创作,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这首诗中,陈东表达了对李顺之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酒的钟情。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陈东作为一个文人的才情和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