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哀词代作
忆昔常随祖母过,登堂共庆尚垂胡。
十年未远皆流荡,地下相逢果有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徐氏:此处指诗人所要悼念的人,即诗人的祖母。
2. 哀词:对死者的悼词。
3. 陈东:南宋文学家,号寄奴老人。
4. 祖母:这里指的是诗人的祖母,诗人以此表达对她的怀念之情。
5. 登堂:拜访长辈的意思。
6. 尚垂胡:尚是尊崇之意,垂胡是指老人的下垂的胡须。
7. 十年未远:诗人与祖母已去世十载。
8. 皆流荡:诗人描述他和家人因为战乱四处飘泊。
9. 地下相逢:诗人在想象中,设想自己和祖母在九泉之下相逢的场景。
10. 果有无:感叹生死之无常,生死之事实在难以揣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作者陈东以沉痛的笔触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首先,诗人通过回忆与祖母共度美好时光的画面,表达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其次,诗人以“十年未远皆流荡”来形容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使得这种情感更加强烈。最后,诗人用“地下相逢果有无”来表达对亲人灵魂是否真正安息的怀疑和困惑,显示出一种深沉的思念和无奈。整首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令人感慨万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氏哀词代作》是宋代诗人陈东在南宋绍兴年间创作的哀悼诗。在这首诗中,陈东通过描绘徐氏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关切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创作时间方面,这首诗是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创作的。这一时期,宋金战争频繁,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民生疾苦严重。
人生际遇方面,陈东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文人,他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他曾多次上疏献策,但并未得到南宋朝廷的重视。因此,他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期。
时代背景方面,南宋绍兴年间,由于战乱频繁和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内部党派纷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这些现象都使陈东深感痛心,于是他通过对徐氏的哀悼,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关切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