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蓦山溪 元夕

标题包含
蓦山溪 元夕
半生羁旅,几度经元夜。长是竞虚名,把良宵、等闲弃舍。去年元夜,道得□身闲,依旧是,客长安,寂寞孤眠者。今年元夜。也则非乡社。却有人□约,携手□、灯前月下。那知风雨,此事又参差,成怨恨,独凄惶,清泪潸然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四处漂泊,已经历过好几个元宵节。我一直在争取虚无的名声,却把美好的夜晚轻易地放弃了。去年的元宵节,虽然身体轻松,但依旧是一个人孤独地在长安的旅馆里度过,感到寂寞和孤独。今年的元宵节,我已经不在故乡了。然而,有人在约我,我们手牵手,在明亮的灯光下和皎洁的月光中漫步。谁知道天气突然变化,这件事又变得复杂起来,变成了遗憾和抱怨。我独自悲伤,泪水不禁流了下来。
去完善
释义
收到诗词: 《蓦山溪·元夕》陈东 半生羁旅,几度经元夜。长是竞虚名,把良宵、等闲弃舍。去年元夜,道得□身闲,依旧是,客长安,寂寞孤眠者。今年元夜。也则非乡社。却有人□约,携手□、灯前月下。那知风雨,此事又参差,成怨恨,独凄惶,清泪潸然洒。 对应注释: 1. 蓦山溪:词牌名。 2. 陈东:宋朝诗人,生卒年不详。 3. 羁旅:寄居在外地的意思。 4. 元夜: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晚上。 5. 长是:总是。 6. 竞虚名:争夺虚无的名声。 7. 等闲:轻易地,随便地。 8. 弃舍:舍弃。 9. 道得□:此处疑为衍字或脱字。 10. 身闲:指自己身心自在的状态。 11. 依旧:依然,照旧。 12. 客长安:旅居长安,这里的长安是古代城市的名字,相当于现在的西安。 13. 寂寞:孤独冷清。 14. 孤眠者:孤独的睡眠者,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 15. 乡社:家乡的聚会活动。 16. 却有人□约:却有人相约。 17. 携手□:手牵手,共同做某事。 18. 灯前月下:在灯光和月光下,形容环境明亮。 19. 那知:哪里知道。 20. 风雨:风雨交加的天气。 21. 参差:变化不定,这里指事情发生波折。 22. 怨恨:不满的情绪。 23. 凄惶:悲伤的样子。 24. 清泪潸然洒:泪水潸然而下,形容流泪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蓦山溪·元夕》是南宋词人陈东的作品,描述了词人在元宵节的际遇和情感。“半生羁旅,几度经元夜”开篇两句便表达了词人的沧桑之感,经历了半生的漂泊,不知度过了多少个元宵之夜。接下来的“长是竞虚名,把良宵、等闲弃舍”,揭示出词人为追求虚名而忽视了美好的时光。 “去年元夜,道得□身闲,依旧是,客长安,寂寞孤眠者”四句,分别描绘了去年的元夜和今年的元夜。去年虽然身体闲暇,但依旧在异乡为客,倍感孤独。今年的元夜,虽然是与故乡之人相约共度,却又因为天气原因,导致计划泡汤,因而心生怨恨,独自伤心落泪。 全词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元夜,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为了功名,不惜放弃美好时光的普遍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蓦山溪 元夕》是南宋词人陈东在元宵节时创作的一首词。陈东生活在南宋时期,此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北方大片领土沦陷于金国,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陈东生活的时代,科举考试成为士人步入仕途的主要途径。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败,这使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和社会现实产生了强烈的愤懑和不满。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元宵佳节本是民间欢庆团圆的日子,但在陈东的眼中,却成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的载体。这首词通过对元夕夜晚繁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现状的深深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