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大雪与同舍生饮太学初筮斋

标题包含
大雪与同舍生饮太学初筮斋
飞廉强搅朔风起,朔雪飘飘洒中土。 雪花着地不肯消,亿万苍生受寒苦。 天公刚被阴云遮,那知世人冻死如乱麻。 人间愁叹之声不忍听,谁肯采摭传说闻达太上家。 地行贱臣无言责,私忧过计如杞国。 揭云直欲上天门,首为苍生讼风伯。 天公倘信臣言怜世间,开阳阖阴不作难。 便驱飞廉囚下鄷都狱,急使飞雪作水流潺潺。 东方日出能照耀,坐令和气生人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狂风呼啸起朔风,飞雪飘洒至中原。 雪花落地不消融,亿万人受冻苦。 天空阴暗似遮蔽,不知有人被冻死如同乱麻。 人间的哀嚎不忍听闻,谁愿搜集传颂于至高者面前。 地上百姓无法指责,独自忧虑担忧如杞国人。 我欲冲上云霄之门,首先为百姓向风神申诉。 倘若天公相信我的言辞怜悯众生,开关阴阳并非难事。 立即驱逐飞廉至酆都监狱,迅速让飞雪化为流水潺潺。 太阳从东方升起,普照大地,温暖人间。
去完善
释义
1. 飞廉: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2. 朔风:北风。 3. 中土:指中国中部地区。 4. 苍生:百姓。 5. 天公:指天气、气候。 6. 阴云:阴暗的云层。 7. 采摭:搜集材料。 8. 传:传播。 9. 闻达:传达给上级或皇帝。 10. 太上家:天皇的居所。 11. 贱臣:地位低下的臣子。 12. 无言责:无法提出批评和建议。 13. 杞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以担忧未来而闻名。 14. 揭云:掀起云彩。 15. 上天门:天宫之门。 16. 风伯: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17. 开阳:打开阳光。 18. 阖阴:关闭阴暗。 19. 不作难:不困难。 20. 下鄷都狱:比喻遭受严重惩罚。 21. 急使:赶紧让。 22. 潺潺:水流的声音。 23. 东方日出:太阳从东方升起。 24. 和气:温和的天气。 25. 人寰:人世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大雪与同舍生饮太学初筮斋》,作者陈东以浓厚的人文关怀描绘出一幅寒冷的冬日景象。他首先描绘了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飞廉强搅朔风起,朔雪飘飘洒中土”,让人仿佛置身于寒风凛冽的冬景之中。而随后,“雪花着地不肯消,亿万苍生受寒苦”则揭示了恶劣的天气给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在强烈的对比之下,诗人对于民众的哀悯之情显得尤为深沉。 诗人接着把矛头直指掌管天气的天公,质疑其无视百姓的死活,“天公刚被阴云遮,那知世人冻死如乱麻”。这种直接的质问体现了诗人的尖锐和犀利。然后,诗人开始关注民间的疾苦,认为那些“人间愁叹之声”才是应该向天上传达的声音。他渴望自己能成为民间疾苦的传声筒,希望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同情。 紧接着,诗人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责任感,他以“地行贱臣无言责”自谦,但声称自己像杞人忧天一样担忧着民生问题。他要做的就是“揭云直欲上天门,首为苍生讼风伯”,以此表达自己对改善民众生活的坚定决心。诗人深信,只要天公相信他的建议并体恤众生,那么天地间的阴阳调和就会迎刃而解,灾害也将消散无踪。最后,诗人描绘了一幅阳光普照、和气生人的美好画面,这也正是他对未来世界的期许和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末年,公元1118年,诗人陈东任职于太学,时值隆冬时节,天降大雪,陈东与友人同舍生共饮新斋。这天,他们为驱走寒意,斟满酒盏,开始谈论世事、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 陈东,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自幼立志读书改变命运。他在科场屡试不第,于是步入太学,希望在朝廷谋求职位以实现抱负。然而,当时北宋王朝政治腐败,民生疾苦,陈东深感无力改变现状。尤其是他在太学期间,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和士人之间的倾轧,更加坚定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次大雪,仿佛是一场自然界的洗礼,使得陈东暂时忘却了世间的烦恼。在初筮斋这个幽静的地方,他与友人举杯相邀,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他们感叹时光荏苒,青春易逝,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正是他们此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然而,短暂的欢乐无法掩盖他们内心的忧虑。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多少英雄豪杰空有一腔热血,却未能施展抱负,成为时代的牺牲品。想到这里,陈东与友人不禁悲从中来,黯然神伤。这场大雪,仿佛是一个寓言,预示着北宋王朝即将走向衰亡的命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