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宋准学士

标题包含
寄宋准学士
鸾舆西幸郊天日,洛水桥南乍识君。 投分埙箎无异曲,定交兰菊有余芬。 别来信阻年将尽,望去台高日又曛。 堪恨支离何所似,波中萍叶岭头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田锡(940年-1004年),字表圣,号碧落子。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田谏议”。 田锡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后周显德年间,田锡中进士,历任县令、监察御史等职。入宋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西行前往郊天的鸾舆上,我在洛水桥南初次见到了你。 我们彼此投契犹如一同演奏的埙箎之音,交情如同兰花和菊花的香气一般馥郁。 分别之后,信被阻止,时间将近年底;抬头望向你所在的台阁,太阳渐渐黯淡。 可恨我们的分离如水中萍叶、山头浮云一般无法掌握。
去完善
释义
1. 鸾舆:天子乘的车子,这里代指皇帝出行。 2. 西幸:向西巡幸,这里指北宋皇帝到洛阳巡视。 3. 郊天:在郊外举行祭天仪式。 4. 洛水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洛水上的桥。 5. 投分:志趣相投,成为朋友。 6. 埙箎:两种古代乐器,喻指兄弟和朋友。 7. 定交:确定结交关系。 8. 兰菊:比喻品质高洁的人。 9. 信阻:因为道路阻隔而中断书信往来。 10. 望去台高日又曛:望着高耸的亭台,太阳已经昏暗,表示时间已晚。 11. 堪恨:让人痛惜。 12. 支离:分散零落的样子。 13. 萍叶:浮萍的叶子,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 14. 岭头云:山巅的白云,比喻远离尘世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寄宋准学士》是唐代诗人田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郊天、洛水为背景,描述了与友人宋准的相识、相知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时的感慨。 首联“鸾舆西幸郊天日,洛水桥南乍识君”,诗人描绘了一幅皇家仪仗队在西郊举行祭祀活动的宏大场面,自己则在洛水桥南偶然遇到了宋准。这里的“郊天”指的是皇帝在西郊进行郊祀,体现了皇家的庄重与威严。 颔联“投分埙箎无异曲,定交兰菊有余芬”,诗人用埙和箎这两个古代的乐器来比喻他与宋准之间的友情,他们就像同一种乐曲一样和谐。同时,诗人又以兰菊为喻,表达了他与宋准之间友谊的高尚品质,即使分离,也会留下芬芳。 颈联“别来信阻年将尽,望去台高日又曛”,表达了诗人与宋准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诗人感叹时间流逝,距离阻隔,彼此之间难以取得联系。同时,他想象着宋准在高高的官台上眺望远方,夕阳西下,景色凄迷。 尾联“堪恨支离何所似,波中萍叶岭头云”,诗人以萍叶和岭头云作比,形象地描绘出两人分别后的支离破碎状态,表达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这两句诗寓情于景,含蓄而深沉,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宋准学士》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人田锡于978年创作的。当时田锡担任左拾遗一职,对于朝廷的政事他直言不讳、敢谏时政,正如诗中所述“直道讥弹见未除”。这种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成为朝堂上一位颇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在978年这个时期,北宋正值太宗赵炅在位,政治较为稳定。然而,在这个看似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诸多问题,如科举制度的弊端、官员的贪污腐败等。作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士人,田锡对此深感忧虑。他与宋准学士友谊深厚,两人在诗词歌赋中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希望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在这首诗中,田锡表达了他的壮志雄心:虽身处困境,但仍坚守信念,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他以真诚的言辞告诫宋准学士要勇敢面对现实,共同担负起士人的使命。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田锡高尚的品质,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忧患意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