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尘轩
开窗种修竹,凿石搆方池。
良夜月来此,劳生几个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打开窗户种植修剪过的竹子,挖掘石头构建规则的石池。美好的夜晚月亮会来到这个角落,繁重的生计又有几个人能理解呢。
去完善
释义
《远尘轩》: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书房“远尘轩”的日常生活。
1. 开窗种修竹:打开窗户种植修长青翠的竹子,这里以竹子象征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诗人追求纯洁品质的意愿。
2. 凿石搆方池:在石头上开凿出一个方形水池,这里用以形容书房环境静谧而雅致。
3. 良夜月来此:在美好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进书房,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4. 劳生几个知:忙碌奔波的人生能有几个人理解其中的辛苦与追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雅的景致,诗人通过开窗种植修竹和凿石构建方池等细节展示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夜晚的月光下,这种平静的生活显得更为美丽,但是真正能理解并欣赏这种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这既是对自己精神追求的赞美,也是对世人难以摆脱世俗困扰的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远尘轩》是南宋时期著名僧人释智愚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即公元1127-1279年之间。这一时期的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国力衰微,但文化、艺术等领域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释智愚在此时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于禅宗丛林之中,在修行和弘法的同时,也关注着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他在诗中表达出对世俗纷争的厌恶,以及对清净禅定的向往之情。这样的创作情感,与他当时身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人生际遇密切相关。
此外,释智愚所处的时代背景还与南宋时期佛教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当时,禅宗在南方地区较为兴盛,并逐渐与儒家和道家思想融合。释智愚作为禅宗僧人,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致力于弘扬禅宗教义,倡导内心修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