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柳

标题包含
咏柳
天下风流无绿杨,一春生意别离乡。 柔根恐是离肠结,未折长条先断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在世间的万种风情中,没有哪一种比得上绿杨的美丽。整个春天,它们都在生意盎然地生长,却又让人感受到离别之情。柔软的柳枝仿佛是离愁凝结而成,还未等到枝条被折断,就已让人痛断肝肠。
去完善
释义
《咏柳》:石延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咏物诗的一种,通过描绘柳树来展现诗歌的主题思想。 1. “天下风流无绿杨”:此处“绿杨”指绿色杨柳,又称为垂杨柳。本句意指绿柳的风流雅致举世无双。 2. “一春生意别离乡”:“一春”即整个春天;“生意”表示生机和活力;“别离乡”意为远离故乡。此句写春天的生机勃勃之中,却也弥漫着离别之愁。 3. “柔根恐是离肠结”:“柔根”指的是柳树的根部,这里用来象征离别之情;“离肠结”意为离别的愁绪郁结于心。这一句表明作者担忧柔软的柳根就如人们离别时的愁绪一般难解。 4. “未折长条先断肠”:“未折”表示未曾折断的柳条;“长条”指细长的柳枝;“断肠”形容极度悲痛的心情。这句话意味着看到长长的柳条便仿佛感受到了令人痛心的离别之苦。
去完善
赏析
《咏柳》是一首描绘春天杨柳风貌的诗词。诗人石延年以“天下风流无绿杨”开篇,表达了春天中杨柳最为风姿绰约、生机盎然的形象。紧接着,他通过“一春生意别离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离别之情的交融,彰显了杨柳在不同情感中的象征意义。 在诗的后两句中,石延年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柳树比喻为一位思念家乡的人。他用“柔根恐是离肠结”表达了自己对于柳树根部的柔软和充满情感的联想,认为其犹如离别的愁绪纠结在一起。而“未折长条先断肠”则进一步表现出了诗人对柳树枝条尚未被折断时的悲伤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歌通过对春天杨柳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和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展现了石延年在古诗词上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柳》是北宋著名诗人石延年的代表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038年间,正值宋初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开始复苏的历史时期。石延年生活于这个时代,他饱经沧桑,对于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感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在创作这首《咏柳》时,石延年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官场沉浮多年,逐渐厌倦了世俗的纷扰,渴望寻求心灵的宁静。此时的他,已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正是这种复杂的心境,使得他对柳树的描绘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此外,宋初时期,儒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士人阶层的地位逐渐上升。这一时代背景也影响了石延年的创作。他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