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偶成

标题包含
偶成
力振前文觉道孤,耻同流辈论荣枯。 动非仁义何如静,得见机关不似无。 孔孟也应轻管晏,臯夔未必失唐虞。 侯王重问吾何有,且自低心混世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力振前文:指努力发扬前辈圣贤的学说。力,努力;振,发扬;前文,指前辈圣贤的言论或著述。 2. 觉道孤:觉得自己的道理独特而孤独。觉,感觉;道,道理;孤,独立、与众不同。 3. 耻同流辈论荣枯:以与世俗之人讨论名利为耻。耻,感到羞愧;同,与……相同;流辈,泛指一般世俗之人;荣枯,指名利的得失。 4. 动非仁义何如静:行动如果不符合仁义原则,不如保持平静无为。动,行动;非,不符合;仁义,儒家主张的一种道德原则;何如,比什么更好。 5. 得见机关不似无:看清了世事的玄机,却不像不存在。得见,看清;机关,比喻事物的奥秘或关键所在;不似无,好像没有(存在)。 6. 孔孟也应轻管晏:孔孟(孔子和孟子)也应该轻视管子、晏子的主张。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并称;应,应该;轻,轻视;管晏,管仲和晏婴的并称,他们分别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 7. 臯夔未必失唐虞:皋陶和夔也不能说完全失去了尧舜之道。臯夔,传说中的上古贤臣;未必,不一定;失,失去;唐虞,即尧舜,传说中中国最早的两位君主,被誉为圣贤。 8. 侯王重问吾何有:诸侯王又重新问我有什么。侯王,诸侯和帝王的并称;重问,再次询问;吾,我;何有,有什么。 9. 且自低心混世儒:姑且自己降低身份,做一个与世无争的儒士。且自,暂且;低心,降低身份;混世儒,与世无争的儒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石延年的作品,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诗词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首联:“力振前文觉道孤,耻同流辈论荣枯。”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和对世俗观念的不满。他坚信自己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性,不屑于与平庸之辈争名夺利。 2. 颔联:“动非仁义何如静,得见机关不似无。”诗人认为过于追求名利和荣华富贵不如保持内心的宁静,而社会的纷繁复杂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提倡以仁爱和道德为立身之本。 3. 颈联:“孔孟也应轻管晏,臯夔未必失唐虞。”诗人通过对比孔子、孟子等古代圣贤和管仲、晏子等政治家,强调精神境界的重要性。他认为即使不能像孔子、孟子那样成为道德楷模,也不应像管仲、晏子那样过分追求功利。 4. 尾联:“侯王重问吾何有,且自低心混世儒。”诗人告诫自己,即使是王侯将相也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要以谦逊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的纷扰。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立场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成》是宋代著名诗人石延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石延年生活在北宋年间,曾任尚书省左司郎中等职,后因事被贬,但依旧才华横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创作《偶成》这首诗歌时,石延年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经担任过官员,却因直言不讳而被贬。尽管经历了官场的风风雨雨,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品格。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石延年的时代,宋朝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科举制度得到推广,文人墨客辈出。同时,儒家思想的影响仍然深远,士人们崇尚道德修养和文学创作。在这样的背景下,石延年作为一名诗人,以自己的人生阅历为灵感,创作出许多具有深刻哲理的诗篇,如《偶成》等。这些诗篇既体现了他个人的才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