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前,吴起有一次出门,遇到了老朋友,就请朋友留下来一起吃饭。朋友说:“好的,我稍后就回来吃饭。”吴起说:“我等你回来再吃饭。”然而那位朋友一直到晚上都没来,但吴起依然坚持不吃,等着他。第二天一早,吴起派人去找那位朋友,等他来了,才一起吃饭。吴起之所以不吃饭等待朋友,是怕自己食言啊!他的守信达到了如此程度,真是应该能够统帅三军吧!想要统帅三军,没有信誉可是不行的!

去完善
释义
1. 吴起:古代的一位将领,诚实守信的典范。
2. 昔:往昔,过去。
3. 故人:老朋友。
4. 而止之食:止,让...停止;之,代词,指故人;食,吃东西。
5. 诺:表示答应的声音。
6. 期返而食:约定回来之后一起吃饭。
7. 待公而食:等待您回来再开始吃。
8. 至暮不来:到了傍晚的时候还没有来。
9. 令人求故人:派人到朋友那里去请他。
10. 方与之食:才和他一起吃饭。
11. 俟:等待。
12. 恐:害怕。
13. 自食其言:自己违背诺言。
14. 宜其能服三军:宜,应该;服,使...信服;三军,军队。
15. 非信不可:没有诚信是不行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吴起守信这一故事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于诚信的赞赏与肯定。诗中的“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展现了吴起坚守承诺的品质,使得他的行为得以令人信服。结尾处的“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揭示了诚信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还是军队,只有树立良好的信誉,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支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起守信》是明代文学家宋濂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描绘了战国时期著名将领吴起忠诚守信的品质。诗中以吴起的形象为喻,展现了作者本人对诚信的崇尚和对忠诚品质的追求。在创作这首诗时,宋濂正处于人生的低谷,由于宦途不顺,他曾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甚至被流放至偏远之地。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境,宋濂始终坚守信念,以忠诚和信誉为人生之本,这也正是《吴起守信》一诗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念。
从时代背景来看,宋濂所处的明朝前期,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官场斗争激烈,一些官员为了权力和利益而背离诚信原则。因此,宋濂在此时期创作此诗,不仅是为了赞美古人的高尚品质,更是希望借此唤醒世人的道德良知,倡导忠诚守信的社会风气。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