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圆禅人

标题包含
送圆禅人
灵山无地可容身,好泛江潮去问津。 东浙丛林如海阔,但参露柱莫参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法薰(1853年-1924年),俗名李瑞清,字祥符,号瑞清居士,别号清道人、大聋。他是清末民初的一位著名书画家、诗人、教育家,被誉为“清道人”。 释法薰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翻译:在灵山上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地方,那就乘船漂洋过海去寻找真理吧。东浙地区的茂密树林就像广阔的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我们要关注大自然,而不是去关注人事纷争。
去完善
释义
1. 灵山:佛教圣地灵鹫山。这里借指佛教教义的传承之地。 2. 无地可容身:形容修行佛法的难度极高,找不到可以安心修行的场所。 3. 好泛江潮去问津:建议诗人趁此江潮之时,离开此地去探寻佛法的真谛。 4. 东浙:指浙江东部地区。 5. 丛林:此处比喻学者聚集的地方。 6. 露柱:佛教术语,寓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佛,应关注自己的内心修养。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诗人送行圆禅人的一首诗。诗人首先描绘了一个空灵的景象,灵山没有地方可以容纳身体,形象地表达了禅宗修行中“无我”的理念。接着,诗人鼓励圆禅人去江河之上寻找真理的途径。第三句描述了东浙地区广阔无边的树林,象征佛法的广大无边。最后一句则是提醒圆禅人在修行过程中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非过分关注外在的事物和人际关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宗哲学的智慧和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圆禅人》是宋代诗人释法薰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0年至1194年之间,即宋孝宗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禅宗佛教逐渐走向衰落,但同时禅宗文化仍对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段时间里,释法薰作为一个禅宗僧人,曾在寺院修行,以禅宗修行体悟为主。他的诗歌作品多具有浓厚的禅宗思想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悟道心境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在《送圆禅人》一诗中,作者通过描述禅人离去时的心情以及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释法薰与圆禅人的深厚友情,也反映了当时禅宗僧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