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扬子江
桂檝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风叶下,淅沥度秋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船中央张望着桂花树,两旁的水面泛着明亮的光芒。
树林敞开像扬子驿站,群山环绕如同润州城。
海边的边界呈现出宁静的气氛,寒冷的季节里北风呼啸而来。
紧接着又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淅沥沥的雨声伴随着秋天的节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桂檝:即桂舟,泛指华丽的船。
2. 中流:河流中央。
3. 空波:水面上空旷无物。
4. 扬子驿:指扬子江边的驿站。
5. 润州城:古代州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6. 边阴:边地的阴暗处。
7. 朔吹:北风。
8. 风叶:风吹下的落叶。
9. 淅沥:形容声音轻细而连续不断。
去完善
赏析
《渡扬子江》是一首描绘长江水域美景的诗,诗人丁仙芝以开阔的视野和细致的观察展现了润州城附近的美丽风光。开头两句“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展示了扬子江面的辽阔与明亮,如同一幅动态的山水画。接下来的“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则呈现出扬子江两岸的风景,树林中的驿站与山间的润州城相得益彰。
而后半部分的诗句进一步展现了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表示江边静谧,而冷风吹过却带来了阵阵凉意。最后两句“更闻风叶下,淅沥度秋声”则是对秋风落叶景色的描绘,秋风萧瑟、树叶飘零的画面栩栩如生,增强了整首诗的韵味。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河景色,还传达了诗人在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的感受,可谓充满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渡扬子江》是唐代诗人丁仙芝的著名作品,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正值盛世,文人墨客纷纷抒发胸臆,才子佳人辈出。然而,在这繁荣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矛盾和危机,如宦官弄权、外戚干政等。
丁仙芝,字草圣,号东篱居士,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他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年轻时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名士。他的诗才横溢,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渡扬子江》一诗,通过对长江壮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既表现了江水浩渺的气势,又展现了天空的辽阔高远。此外,诗中还通过“雁字回时月满楼”一句,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总的来说,《渡扬子江》这首诗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对生活、人生和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