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剡谿馆闻笛

标题包含
剡谿馆闻笛
夜久闻羗笛,寥寥虚客堂。 山空响不散,谿静曲宜长。 草木生边气,城池泛夕凉。 虚然异风出,髣髴宿平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已久,远方飘来的羌笛声在空旷的客堂上空回荡。 群山寂静,笛声清晰悠长,在山谷中回响不绝。清澈的小溪悠悠流淌,曲径通幽,景色宜人。 周围草木散发出清新的气息,城中夜色渐凉。忽而微风拂过,仿佛带来了远方的风景,让人想起曾经在平阳度过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剡谿馆:地名,位于浙江嵊州一带,是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游览的地方。 2. 丁仙芝:唐代诗人。 3. 羗笛:古代羌族的乐器,形似竹笛。 4. 虚客堂:空旷的客堂,指在外的旅客。 5. 山空:形容山中空寂。 6. 谿静:溪流平静无波。 7. 边气:边疆的风气。 8. 城池:城市和村庄。 9. 宿平阳:比喻在平阳地区休息过夜。平阳,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嘉兴市附近。
去完善
赏析
丁仙芝的《剡谿馆闻笛》描绘了一幅静夜闻笛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笛声在夜晚中的传播、回荡以及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首联“夜久闻羗笛,寥寥虚客堂”描述了夜深人静之时,羌笛的声音传入耳中,使得空旷的客堂显得更为寂静。颔联“山空响不散,谿静曲宜长”则进一步描述了笛声在山谷中的回响和溪水的静静流淌,形成了美妙的对比。颈联“草木生边气,城池泛夕凉”则展示了草木的香气和城市的凉意,这些都是在笛声引领下感受得到的美好。尾联“虚然异风出,髣髴宿平阳”则是想象远方的平阳也传来相似的笛声,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剡谿馆闻笛》这首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当时唐朝正处于繁荣昌盛时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人丁仙芝以丰富的才情和高雅的审美观,通过描绘春日溪边的景色及听到的悠扬笛声,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繁华风貌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剡谿馆闻笛》时,丁仙芝刚刚步入官场,担任华阴县尉一职。他的为官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适应了官场的规则,并尝试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其中。这首诗反映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转变和对未来的期许。 与此同时,唐玄宗天宝年间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玄宗皇帝的英明治理,国家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诗歌、音乐、绘画等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如李白、杜甫、高适等,形成了繁荣昌盛的盛世景象。而丁仙芝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深受时代影响,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诗歌之中,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