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堂上序周亲,相看又一春。
吾年方觉老,童子俨成人。
婪尾屠酥酒,从头鬰垒神。
何须千岁上,即此是新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课堂上,亲戚们相聚一堂共度春光。
我逐渐感受到年华的老去,而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
大家一起品尝美酒佳肴,感受新年的气氛。
何必期待千载难逢的时光,此刻就是最美好的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堂上:这里指家中厅堂。
2. 周亲:至亲之人,最亲近的家人。
3. 相看:彼此对看,互相打量。
4. 又一春:又一个春天来临,表示时间的流逝。
5. 吾年:我的年龄。
6. 方觉:刚刚感觉到。
7. 童子:儿童。
8. 俨:庄重、严肃的样子。
9. 成人:成为成年人。
10. 婪尾:一种酒名,也泛指最后一杯酒。
11. 屠酥:即屠苏酒,古代春节时饮用的药酒。
12. 从头:从新开始。
13. 鬰垒:传说中镇压邪恶的神,这里用来形容新年开始时的气氛。
14. 千岁:千年,表示长寿。
15. 即此:就在此时。
16. 新陈:新旧交替,新的开始和旧的结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春节时阖家团圆的场景和作者在这一时刻的感慨。“堂上序周亲”描绘出亲人围坐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画面,“相看又一春”则点明了新年已至的事实。接下来的两句中,作者以自身的年龄增长和孩童的成长对照,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之感。
在接下来的两联诗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品尝美酒佳肴时的愉悦,以及对于新年的祝福与期许。在诗歌的最后,作者发出了强烈的感慨:即便生活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但只要我们把握住当下,珍惜眼前的一切,就能拥有新的希望和开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日》是南宋诗人朱继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期许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公元1150年左右,朱继芳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民生困苦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北方沦陷于金朝,国家局势十分紧张。在这期间,朱继芳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仕途坎坷。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寄情山水,关心民生。
在同一时期,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人们重视传统节日,如春节等,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庆祝新年的到来。此外,宋朝是历史上科技、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民间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城市建筑、园林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这些时代背景为朱继芳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