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吊曹监

标题包含
吊曹监
宅上愁云吹不散,桂林诗骨葬云根。 满楼山色供邻里,一洞松声付子孙。 甘露施衣封泪点,秘书取集印苔痕。 吟魂醉魄归何处,御水呜呜夜遶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洞(生卒年不详),字才江,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活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 据《全唐诗》记载,李洞是京兆人,即今陕西西安一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但本人却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家中挥之不去的愁绪如乌云般笼罩,广西诗人最后长眠于大山之中。 周边的景色如画卷般展开,一座洞穴传来了悠扬的松涛之声,它成为了子孙们的财富。 请用甘露般的仁慈抚慰着悲痛,通过阅读和记忆来留下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那些曾经的美好如今在何方?只有夜晚的河流依旧绕着我们的家园流淌。
去完善
释义
1. 曹监:指唐朝文人曹邺,曾任水部郎中,分司东都洛阳。去世后,亲友将其安葬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郊的象鼻山下。 2. 宅上:指曹监的宅邸。 3. 桂林:指曹邺所在的桂林郡。 4. 云根:古人认为“云触地而生”,因此云根指地面。这里用云根代指土地。 5. 满楼山色:指曹监的宅邸周围风景秀丽,满眼都是青山翠岭。 6. 一洞松声:形容松树间的风声犹如洞箫之声。 7. 甘露施衣:指朝廷为百姓减轻负担。 8. 秘书取集:指从官方收藏中取出书籍。 9. 吟魂醉魄:指诗人钟爱的诗歌艺术。 10. 御水:皇城中的护城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人曹监的诗。诗人李洞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诗人的深深怀念。 “宅上愁云吹不散,桂林诗骨葬云根”,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住所的悲伤气氛,以及诗人曹监安葬的地方。诗人以“愁云”、“诗骨”等词语表达了对他逝去的不舍和悲痛。 “满楼山色供邻里,一洞松声付子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诗人通过描述其住所周围的景色,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 “甘露施衣封泪点,秘书取集印苔痕”,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诗人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想象已故诗人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表达对逝去诗人的深深怀念。 “吟魂醉魄归何处,御水呜呜夜遶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灵魂的追思。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诗人的深深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吊曹监》是唐朝诗人李洞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晚唐时期,大约在公元9世纪中期。这个时期的唐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 在诗人生平方面,李洞是一名宫廷官员,但他并不热衷于名利场,而是热衷于诗歌创作。他在宫廷任职期间,对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现象深感痛心,但又无力改变现状。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在社会背景方面,唐朝晚期,宦官势力逐渐崛起,掌握了朝廷的实际权力,使得皇帝成为了傀儡。这些宦官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肆意排挤、陷害忠良之士,导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而李洞作为一位有正义感的文人,对此深感痛心和愤慨。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洞创作了《吊曹监》这首诗歌。他以曹监这一历史人物为例,表达了对忠良之士的怀念和对宦官权臣的愤怒。这首诗通过对曹监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忧虑和对正义的呼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