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秀才之长沙
君向长沙去,长沙仆旧谙。虽之桂岭北,终是阙庭南。
山霭生朝雨,江烟作夕岚。松醪能醉客,慎勿滞湘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前往长沙,我对那里非常熟悉。虽然这次要去往桂岭以北,但始终在祖国的南部。清晨山间笼罩着雾气伴着雨水,傍晚江边弥漫着烟雾如同薄雾。用松木酿制的酒能够使人陶醉,请千万不要在湘潭停留太久。
去完善
释义
1. 长沙:地名,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和潇水汇合处。这里指唐代的潭州。
2. 仆旧谙:仆,我;旧谙,熟悉。这里是说我对长沙非常了解。
3. 桂岭北:桂岭,五岭之一,位于湖南省南部与广东省交界处;北,北方,这里指湖南南部。
4. 阙庭南:阙庭,皇宫,这里代指朝廷;南,南方,这里指远离朝廷的地方。
5. 山霭:雾气笼罩的山林。
6. 朝雨:早晨的雨。
7. 江烟:江面的烟雾。
8. 夕岚:傍晚时分的山林景色。
9. 松醪:用松叶酿制的酒。
10. 慎勿滞湘潭:滞,滞留;湘潭,潭州的一个县,即今湖南长沙市。这句是说在湘潭不要过分留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去往长沙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诗中的“君向长沙去,长沙仆旧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熟悉程度和对方的地理方位。接下来的“虽之桂岭北,终是阙庭南”则表达了尽管友人将要离开,但他始终无法远离诗人视线的心情。接下来的“山霭生朝雨,江烟作夕岚”通过描述山中雾气及江边的烟雾表达出对友人行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的关注。最后的“松醪能醉客,慎勿滞湘潭”则以劝诫的方式提醒友人要保持清醒,不要被路途中的美酒所迷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出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的关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张秀才之长沙》是唐代诗人戎昱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约公元754年),正值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戎昱本人也历经了曲折坎坷的人生历程。他曾科举失利,怀才不遇,因而对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官场腐败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送别诗中,他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张秀才的关心和祝福。
与此同时,唐朝在经历了贞观、开元盛世之后,政治逐渐腐败,民生疾苦加剧,安史之乱更是让国家陷入空前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成为了文人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重要载体,许多诗人纷纷以笔为剑,揭示现实问题,唤醒民众关注社会变革。因此,这首《送张秀才之长沙》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友人间的离别之情,更有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