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
彭殇颜跖不相齐,秋悴春荣各有时。
共种花分红白色,同根木有死生枝。
悲欣自是人情异,赋予宁非造物私。
却笑庄生未谙此,安排齐物费言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彭祖和颜回的死并不相同,秋天的枯瘦和春天的繁荣各有其时。一起种植的花儿有红有白,同一棵树上的枝条也有生死之分。悲伤和喜悦本是人之常情,而生命赋予并非法则偏袒。可笑的是庄子并未理解这一点,他在论述万物平等的论断上花费了大量言辞。
去完善
释义
1.彭殇:比喻长寿与短命的人。彭祖是传说中的长寿者;殇指早死。
2.颜跖:颜渊和盗跖的并称。颜渊贫而贤,早死;盗跖是古代大盗,寿终正寝。
3.秋悴:秋天的憔悴。比喻人的衰老或者事业的衰败。
4.春荣:春天的繁荣。喻生机勃发,兴盛旺盛。
5.花分:花卉的分别。这里指不同种类的花卉。
6.红白:红色和白色。这里是泛指各种颜色的花朵。
7.同根木:源自同一株树根的树木。
8.死生枝:生死枝。比喻生命的起起落落。
9.悲欣:悲伤和喜悦。
10.人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等。
11.赋予:给予生命。
12.宁非:岂非。表示肯定。
13.造物:创造万物的神灵。
14.庄生:庄子。
15.齐物:庄子提出的一种哲学观念,主张“万物齐一”。
去完善
赏析
《观物》是南宋诗人方一夔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对植物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首联“彭殇颜跖不相齐,秋悴春荣各有时”,诗人以彭祖和颜回、跖桑的故事为例,指出他们虽然命运不同,但在四季轮回中,植物都会经历由枯到荣的过程,寓意着人生的起起伏伏。
颔联“共种花分红白色,同根木有死生枝”,诗人以红花和白花的共同生长以及同根树木中的生死枝条为例,揭示了生命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自然的无常规律。
颈联“悲欣自是人情异,赋予宁非造物私”,诗人认为悲喜之情因人的处境而异,大自然的赋予也并非刻意偏袒,而是遵循其内在的规律。
尾联“却笑庄生未谙此,安排齐物费言辞”,诗人最后嘲讽庄子未能理解这些道理,所以在他的哲学观念中为了达到“齐物我”的境界需要费尽口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物》是南宋著名诗人方一夔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0年左右,即南宋中期。在那个时候,南宋政权已经稳定下来,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也十分繁荣。
在这个时期,方一夔作为一名文人,生活在浙江一带,他以观察自然界的事物为乐趣,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他的笔下,自然界的万物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也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乐观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此外,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相对较强,这与方一夔的诗歌创作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崇。
去完善